政讯通中心

人民陪审员履职故事 | 张惠惠——从“新手”到“行家里手”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人民陪审员履职故事

  


开栏语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七周年与 “八五” 普法收官之际,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法治山东”新媒体矩阵即日起开设 “人民陪审员履职故事”专栏,以“无袍法官”的独特视角,生动讲述我省人民陪审员在参审赋能、定分止争、法治宣传等履职维度中的法治实践,向全社会传递公平正义的强大能量,让法治阳光照亮齐鲁大地每个角落!

  

张惠惠——从“新手”到“行家里手”张惠惠是嘉祥街道办事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自2024年被选任为人民陪审员以来,参与审理案件17件,调解结案13件。一年来,她用担当跨越障碍,用情怀撰写温情,架起了司法与群众的连心桥。

  “虚心”学习促成长

刚担任人民陪审员时,张惠惠对“陪审”并不熟悉,面对专业的法律术语、繁杂的法定程序、厚重的卷宗材料,她倍感压力。然而,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通过不断学习弥补不足、充实自我。为了尽快胜任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法律书籍、观看庭审录像,庭审前详细查阅卷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法官请教,不断汲取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同时,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调解技巧与积累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相结合,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源自群众的优势,尽可能地在审判中发挥参审、陪审的最大作用。“作为人民陪审员,只有自己吃透法条、吃透案情,才能有效参与审理,当好司法与审判的连心桥。”张惠惠在参与调解完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时如是说。该案是一起涉及土地流转的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因补偿款分配问题僵持不下,庭审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张惠惠敏锐地发现,矛盾的核心在于村民对法律条款的理解有偏差。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她在主审法官的指导下多次走访涉案农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当地习俗提出调解方案。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那一刻,张惠惠深切地感受到了陪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温情”调解化纠纷

在张惠惠看来,陪审工作不仅仅是审理案件那么简单,更是要用真心去倾听当事人的心声,用温情去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冬季,她参与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八旬老人因子女拒不支付赡养费将其告上法庭,庭审现场气氛十分沉重。张惠惠注意到,被告子女并非恶意拖欠赡养费,而是因家庭经济困难和沟通不畅产生了隔阂。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庭审结束后,她与主审法官沟通后,邀请双方到“嘉和”调解中心拉家常,一边为老人端上热茶,一边倾听子女的难处。她用温和的语气说道:“父母养你们小,你们养父母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老人年纪大了,需要你们的照顾和关怀。钱可以慢慢凑,但亲情一旦疏远,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子女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承诺按月支付赡养费,并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事后,老人含泪握住张惠惠的手,激动地说:“闺女,谢谢你,不仅让我养老有了保障,还消除了我们这一家的隔阂。”这一刻,张惠惠深切感受到了陪审工作的温情力量。

  “三心”架起公平桥

在陪审工作中,张惠惠总结出了自己的“三心”原则:耐心、爱心和公心。她认为,只有具备这“三心”,才能更好地履行陪审员职责,为人民群众发声。耐心是陪审工作的基石。面对复杂案件,她总是耐心倾听、细致沟通。在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中,她认真查阅医学报告、交通事故认定书等相关材料,逐项核对赔偿清单,通过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和“背对背”调解,将“法理”和“情理”相结合,实现了案结事了。爱心是陪审工作的灵魂。对于弱势群体,她总是怀有深深的同情和关爱。在参与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她会以“阿姨”的身份与孩子沟通,用温和语气和温情态度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在她的耐心引导下,许多孩子逐渐走出了阴影,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公心是陪审工作的准则。她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审理案件,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曾有熟人请托说情,希望她能在案件中给予关照,被张惠惠严词拒绝了。她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的职责是守护公正,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而偏袒任何一方。”正是凭借着“三心”,张惠惠在陪审工作中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她的公正、公平和爱心让许多案件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情理”交融促和谐

2024年12月,张惠惠参与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夫妻双方因长期分居产生矛盾,女方坚决要求离婚,男方则以子女抚养问题相要挟。庭审现场气氛紧张而激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庭审结束后,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张惠惠跟随法官前往当事人家中进行走访,了解双方的真实想法。在走访中,她发现双方其实仍有感情基础,矛盾主要源于沟通不畅和生活压力。于是,她在调解过程中引导双方回忆婚姻中的美好片段,并从子女成长的角度切入,耐心劝说双方珍惜感情和家庭。“孩子不仅需要的一个完整的家,更需要父母的关爱。你们虽然分居两地,但仍然是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你们应该共同努力,让家庭充满爱和温暖。”在她的耐心劝说下,女方逐渐放弃了离婚的念头,男方也承诺定期回家陪伴家人。最终,这起离婚纠纷以当事人撤诉结案。案件审结后,女方特意表达感谢。“张姐,谢谢你的耐心劝导,是你拯救了我们这个家……”这一刻,张惠惠深切感受到了陪审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人民陪审员工作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愿做一粒法治的种子,在乡土中生根发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法治精神,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张惠惠坚定地说。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71/202504/8158ad85-d333-4ad1-b0c6-e2b95b8a3a4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