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履职故事 | 崔志——把教育者的灯盏挂在法治的长廊里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人民陪审员履职故事
开栏语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七周年与 “八五” 普法收官之际,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创新成果,即日起开设专栏,讲述我省优秀人民陪审员在参审赋能、定分止争、法治宣传中的履职故事,以“无袍法官”的独特视角,展现法治建设的点滴进程。崔志——把教育者的灯盏挂在法治的长廊里在庄严的法庭上,人民陪审员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带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与法官一同守护公平正义,被群众亲切称为“无袍法官”。在陪审员队伍中,有一位叫崔志的优秀成员,他曾是一名光荣的退休教师。她秉持“退休不退岗、散发光和热”的精神,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人民陪审员的岗位上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陪审员”这一光荣称号的深刻内涵。与崔志一同办案的法官说她“像团永不熄灭的火”,她谦逊地说:“我只是想把教育的灯盏挂在法治的长廊里,用自己的力量为法治之路献上一束微弱的光亮。”转换赛道·用“新角色”续写无悔芳华
崔志是一名有着34年教龄、36年党龄的退休教师。在讲台上,她兢兢业业,用知识和爱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始终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爱护,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好老师。退休后,她她带着对法治的热爱,积极申请加入人民陪审员队伍。她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明辨是非,现在退休了,希望借助人民陪审员的身份,影响和服务周围的群众,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重要途径。崔志深知,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更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正无私的精神。她积极参加法院组织的培训,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工作之余,她经常到新华书店和市图书馆,对照自己的陪审员笔记翻阅法学书籍,不断补充和更新法学知识,力求为法官决策提供更精准的建议。
心怀大爱·用真情守护公平正义
在担任人民陪审员的过程中,崔志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深知,每一件案件的审理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因此,她在每一次庭审前都会认真阅读案卷材料,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庭审中,她仔细聆听双方陈述,认真思考每一个细节;合议时,她积极发表自己意见,与法官和其他陪审员充分讨论,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在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崔志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优势。她不仅关注案件本身,还深入了解被告人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状态。合议时她提出:“这个孩子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离异后带来的打击,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关爱的不足,导致他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在依法判决的同时,应该给予他更多的教育和帮助,让他有机会重新回归社会。”她的建议得到法官和其他陪审员的认可,最终法院在判决中充分考虑了教育挽救的因素,对该被告宣告缓刑,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案件宣判后,崔志还和案件承办法官一起,到被告人家中,与被告人的母亲促膝长谈,制定了挽救孩子成长的具体计划。面对合议庭成员的爱心,被告人母亲感动地流下了泪水:“以前只顾着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没想到造成这样的悔恨,以后我一定多关注孩子成长,积极配合法院和社区矫正机关,把孩子重新带回正确的道路上。”
以人为本·用情怀传递司法温度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崔志始终保持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性的理解。她认为,司法不仅仅是冰冷的法律条文,更应该有温度、有人情味。在陪审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温暖。
在一起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庭审之初,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因为双方之间的冲突情绪非常激动,加之案发后双方沟通不畅,无论如何都无法达成和解。细心的崔志在庭审中发现,随着庭审程序的推进,当证据一一呈现在眼前,附带民事原告人和被告人争执的声音越来越小,双方都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之处,便在随后的法庭调解阶段,协助承办法官对附带民事原被告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了有效劝解,帮助他们打开了心结。最终,双方就民事部分达成和解协议,案件得以圆满解决,取得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事后,附带民事双方当事人特意向合议庭表示感谢:“在这起案件的处理中,无论是法官,还是陪审员,你们的耐心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也让我们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陪审之余,崔志还经常在生活的小区宣传在庭审中学到的法律知识。“在我参加陪审的案件中,给我感触很深的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好多这类罪名的被告人都是年轻人,他们本该在最美的年华绽放青春的力量,可是却因一时贪图小便宜,被有心人利用,误入了犯罪的歧途,令人倍感痛心。”崔志说。为此,崔志针对近几年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犯罪,自学相关法律法规,利用陪审、合议的间隙,虚心向法官请教,整理出一套实用的防诈骗、防犯罪口诀,随时向身边的群众传播,成为小区里有口皆碑的“法治之光”。
退而不休·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自从接过人民陪审员任命书的那一刻开始,崔志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起来。以前是老教师、老党员,现在又肩负起参加庭审、参与司法、传播法治之光的重任。第一次坐上审判席那天,她郑重地佩戴上那枚鲜艳的党徽,穿上一套与法袍颜色相同的服装,早早来到法庭。当她翻阅着那半尺厚的刑事卷宗时,她的心情非常激动,这多像她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啊!审判长在提前列好的案件焦点争议问题清单上标注的那一道道波线,多像她给学生批阅作业的红色批注啊!法槌敲响的刹那,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她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逐一记录所陪审案件的细节。每当陪审的案子结案,崔志都会用红笔在陪审笔记上打一个大大的对勾,同时写下陪审心得。“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每一次庭审都是一次学习,每一次合议都是一次成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众多法官一起,让更多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她的履职故事,正是千千万万人民陪审员的缩影。他们来自人民,代表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尾记:在崔志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退休教师和社区群众积极申请加入人民陪审员的队伍,努力用法治理念和智慧,为司法工作注入新活力。正如一位法官所说:“人民陪审员不仅是司法民主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的桥梁。他们的参与,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更加充满温度。”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像崔志这样的优秀人民陪审员,用自己的责任与情怀,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71/202504/15a0266d-1287-4111-af7f-b4d60fd810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