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山东涉外法治典型案例⑤ | 青岛市委政法委高质效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 打造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一

  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青岛市法治建设水平,更好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委政法委牵头,汇聚全市法治资源,聚力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打造引领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法务高地。2024年3月28日,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实施《关于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打造现代法务生态圈的实施方案》。一年来,青岛中央法务区聚势而起,实现全面运行,中央政法委、中央党校、最高法院、司法部、省委政法委等各级领导现场调研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法治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报道75次。

  

  

  二

  实践结果

  (一)战略性布局,构建涉外法治服务生态圈

  立足青岛市实际,以更好服务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自贸片区等重大战略为着眼点,坚持矩阵式布局、多元化发展、智能化支撑,重点建设“四区一平台”(在市南区建设涉外法务区,在胶州市建设上合法务区,在崂山区建设金融法务区,在西海岸新区建设自贸法务区,打造数字法务平台)。涉外法务区,汇聚高端涉外法务资源,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青岛海事法院审判区相继进驻,纷纷敲响审判“第一槌”;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拓展涉企、涉外、涉海、群众四个功能领域,设置配套服务窗口12个,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布局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在阿联酋、香港揭牌涉外法务区境外服务站。上合法务区,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提升“法智谷”服务能级,优化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整合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法律智库大数据70余万条,服务企业1.5万次。金融法务区,深化“金智谷”金融风险智慧治理综合体,累计清理整治风险企业400余家,劝退参与集资群众8000余人次,止损超10亿余元;落地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全省首家法律服务创客平台,快速集聚8家头部律师事务所,引进首家联营律师事务所,全力构建全产业链法务生态系统。自贸法务区,设立自贸区国际仲裁院和国际仲裁中心,成立全国首个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高标准建设运营自贸法律会客厅,引进20余家国际化法律服务机构,汇集85位法律行业专家,制定44项法律服务自助点餐清单,形成一刻钟法律服务圈。数字法务平台,整合政法部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打造数字法治资源地图,创新推出“青法先生”法律服务AI数智人,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流程、全业务、全时空”的智能化法律服务。

  (二)创新性引领,激活涉外法治服务新动能

  坚持改革创新、平台思维,打造一批涉外法治服务新品牌、新平台,激发中央法务区服务发展活力。打造“青法先生”服务新品牌。统筹全市1万余名法务力量,组建“青法先生”服务团,打造青岛中央法务区“代言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法律服务,先后走进海尔集团、赛轮集团、青啤集团、双星集团等企业,开展“青法先生·企业面对面”系列活动,在青岛市民中心设立“青法先生”企业服务团工作站,推动解决涉企重大案件30余件,助力企业止损挽损10亿余元。打造政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山东大学共建国内首个“智慧国家治理实验室”,共组专业团队,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热点问题,加大协同攻关力度;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涉外法治协同研究中心,开展涉外法治理论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举办国际商事大讲堂,推进法院与实务部门协同育人,共同推进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打造商事争端解决新机制。统筹政法部门,联动仲裁、公证、调解等部门,建立调解、仲裁、诉讼“三位一体”法律服务保障和纠纷解决机制,创新“1+1+N”涉外商事纠纷化解机制,搭建多方联动化解国际商事纠纷平台,形成调解优先、仲调对接、诉调衔接联动高效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三)实效性导向,不断提升涉外法治服务能级

  注重实效性导向,积极发挥法务区作用,法务区服务能级不断提升,推动全市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发展。法治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举办上合组织国家法律服务高级研修班、上合组织国家法官研讨班、青岛海湾国家投资与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等活动100余场次,辐射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国际商事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实施“产业链+法律服务”“国商法庭护企行”等专项行动,走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3000余次,主动靠上为企业发展、企业出海提供法律问诊、合规指导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3个涉外法律服务案例入选“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前列,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97件,涉案标的额92亿元,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4个案例入选最高院案例库。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律师行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建设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高水平经贸合作相适应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编印《青岛市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名录(第一批)》《青岛市涉外律师名录(第一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详实的涉外法律服务资源信息,青岛市30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占全省入选人数的50%以上,20名团体会员、263名个人会员入选“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数量居全省首位。

  

  

  三

  典型意义

  (一)服务重大战略。青岛承载着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自贸片区等重大战略,青岛中央法务区以精准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为导向,高标准、高水平、高质效建设“四区一平台”,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大局中走在前、挑大梁。

  (二)强化组织推进。成立青岛中央法务区党委,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党委书记,统筹领导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运行,以党建凝聚共建合力;设立青岛中央法务区秘书处,成立工作专班,一体化推进中央法务区运行管理,构建起党委领导、整体推进、部门联动、各方参与、协同高效的建设运行体系。

  (三)标准示范带动。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推进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出台系列制度规范,构建“1+5+N”制度体系,到全国10余个城市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国内专家学者意见建议,起草《中央法务区建设管理服务规范》,拟在全国率先出台法务区建设标准,积极为全国、全省中央法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样板,为全国、全省法治建设贡献青岛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361/202506/21cbd251-c98d-4994-8d28-62b9dea3235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