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涉外法治优秀案例18 | 德州市贸促会深化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改革 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德州市贸促会以深化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中国贸促会自贸协定(德州)服务中心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德州调解中心两个平台作用,探索建立“部门联动、建库聚贤、多点发力”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主动面向企业提供涉外商事法律咨询、国际贸易调解培训服务,做好自贸协定推广实施、促进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等工作,商事法律服务不断提质增效,为高水平“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实践结果
(一)部门协同联动,加强机制体制建设。一是统筹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国际贸易纠纷调解协同应对体系。市贸促会与市场监管局、法院、检察院、仲裁办等部门密切联动、加强配合,设立联合工作站点1处;与德州市市场监管局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围绕企业海外维权援助、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涉外知识产权联合培训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进一步健全国际贸易纠纷调解全链条协同保护机制。二是着力建库聚贤,不断完善国际经贸纠纷调解专家库、风险预警企业库。建立德州市涉外经贸风险防控机制,成立并及时更新德州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德州市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企业库,目前入库专家53人,入库企业81家。排查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企业、涉外重点保护企业以及存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潜在风险的企业20余家,涉外经贸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健全。三是加强经贸摩擦预警,注重提前预判和及时解决企业纠纷。围绕海外经贸纠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年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资讯8期,经贸摩擦预警22期,提高德州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应对能力。精准开展风险防控指导工作,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特别是2024年9月份山东晟运恒电气有限公司商标字号权遭遇澳大利亚抢注案件,联系相关专家迅速与企业对接,多次召开指导方案研讨会,形成专业指导意见,为企业巩固了海外市场,挽回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人民币。
(二)强化培训咨询,帮助企业出口享惠。构建政策解读培训、签证服务优化、出口享惠指导等一站式多元化的商事法律服务体系,企业办事体验感显著增强。一是强化涉外法律培训,助力企业合规出海。举办“2024德州市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2024全市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调解实务培训”“第六届中国管理体系标准化高峰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家、省市有关专家开展国际贸易仲裁调解、企业合规经营、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开展政策解读培训,全市累计600余家企业参加活动,切实帮助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中转型升级和规避风险。二是持续深化签证改革,提升企业通关效率。积极发挥中国贸促会自贸协定(德州)服务中心平台作用,推进实现原产地证书申报系统优化升级,通过微信群、面对面、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一对一”指导企业有序完成新系统过渡切换,保障业务有序开展。新增原产地规则智能判定、FTA优惠税率查询功能,支持全证书商品一站式备案、同一批次关联单据办理等,智能审核更高效,企业办证更便捷。三是高质量提供出证认证服务,签证总量实现新高。更新原产地证书办理指南,不断简化办证流程和手续,推动产地证“现场办”转为“网上办、电话办、邮寄办”,针对“重、急、特”业务实行应急审核、特事特办,实现全程网办,确保企业办证“零跑腿”。2024年累计审核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9279份,优惠原产地证书2411份,RCEP证书118份,证书签发量同比增长14.89%;代办商事证明书、领事认证、海牙认证等各类商事证明文件518份,受理企业咨询4100余次,窗口获评政务服务“五零”岗位。
(三)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一是持续深耕东盟朋友圈,积极开拓中东、拉美新市场。带领黑马集团出访泰国,协助打造辐射京津冀的中国北方进口水果交易中心。组织经贸代表团出访沙特、阿联酋、德国,承办“中国(山东)—阿联酋经贸对接会”,出访达成合作项目11个,意向金额2.7亿元。组织企业随中国贸促会出访团组赴尼加拉瓜和墨西哥对接考察,签订合作协议7项,贸易订单1800万美元。二是统筹推进全球友好商协会网络建设。与越南驻中国使馆、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工业与贸易部驻中国代表处等12家驻华使馆及商协机构新建常态化联系机制。邀请接待泰国山东总商会、泰国格乐大学等20多个“一带一路”经贸代表团体来访我市开展经贸交流活动。三是搭建多元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建立国际贸易顾问机制,倾力打造贸易投资新咨询平台,组织召开中亚国家海外商机座谈会、非洲国家海外商机座谈会等5场活动,举办南非·德州经贸合作交流会、埃塞俄比亚·德州经贸合作交流会等10余期“对话德州”经贸活动。
三、典型意义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德州模式”。通过跨部门协同联动、专家智库共建、风险预警动态管理,构建起“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维权难、应对慢的痛点。这一模式以制度创新为驱动,为中小城市依托有限资源优化涉外服务提供了可复制路径,助力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跻身全国前列。
二是以服务赋能企业,激活开放型经济的内生动力。通过“政策培训+智能服务+精准纾困”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企业合规经营能力显著提升,涉外风险防控意识增强。原产地证书“全程网办”、RCEP规则精准辅导等措施,推动企业出口享惠比例提高23%,直接降低贸易成本超亿元。这种“服务即竞争力”的理念,为内陆城市突破区位限制、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实践范本。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深耕东盟、拓展中东拉美、搭建全球商协会网络,德州实现了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布局”的跨越。全年促成跨境合作项目18个,彰显了“小城市大开放”的辐射效应。特别是“对话德州”系列活动的常态化举办,将地方产业优势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链接,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了基层智慧。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361/202506/03f73623-a0df-402d-8e18-3c2d052c1ca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