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不垮的“堤坝”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4-07-09 作者:佚名
转移群众 封堵泡泉 开挖排水沟 6月中下旬以来,江西多地遭受强降雨侵袭,危急时刻,应急救援人员冲锋在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加入防汛队伍……赣鄱儿女齐心协力,筑起一道冲不垮的“堤坝”。 6月27日7时30分,赣江支流锦江水位达到29.20米,突破1993年28.91米的历史最高水位纪录!6月28日14时,“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形成。7月2日6时,修河虬津站水位25.25米,超警戒水位4.75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我省多地大江大湖大河水位上涨,防汛进入最关键时期。6月27至7月2日,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先后前往锦江流域和修河流域,见证一线防汛人员的勇毅担当。 夜巡 “只有每个点都查到位了,才安心” 6月27日15时,南昌天色阴沉,暴雨如注,记者在省应急管理厅门口上车,作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宣传报道组的一员,出发前往南昌市新建区赣江支流锦江河松湖段。临近松湖街水文站,记者在车上看到窗外锦江河水上涨,裹挟的泥沙让原本澄澈的江水变得浑浊不堪。 当天16时,记者在大雨滂沱中遇见了新建区松湖镇港北村党支部书记余细毛。他正扛着一把铁锹在圩堤上巡堤查险,没穿雨衣,头发湿漉漉的。“睡觉?我哪有时间,现在正忙着封堵泡泉呢!”余细毛带着几名村民和镇干部跑上跑下,蹚过没膝盖的积水,搬动碎石,填补漏水的地方。 看着余细毛匆忙的身影,记者和他一道查看了封堵泡泉的进展,他指着被鹅卵石圈起的中央,向记者科普:“你看,中间的水如果出来比较清,这说明这个地方暂时安全了。”在几十厘米的积水中行走,难免重心不稳,途中,记者被脚下的石子一绊,身形摇晃,余细毛立即伸出手搀扶,笑着说:“小姑娘,注意安全。” 6月27日21时,在高安市瑞阳新区的筠安堤上,记者在黑夜中遇到了汤伟斌,他是瑞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正带领几名年轻人在夜巡。走上堤坝前,要通过一片茂盛青草地,他告诉记者:“小心这片草地,我们前两天刚在这里抓了一条蛇。” 用照明灯探向黑夜中的锦江,水浪翻滚,水流湍急。靠近河流的那一面,堆满了沙袋。“这些沙袋是暴雨来临前,我们提前放置在这里的。”汤伟斌说,夜巡比起日巡,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白天巡查用半小时走完的路,夜里往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防汛容不得丝毫马虎,我们不能遗漏圩堤上的每一个角落,只有每个点都查到位了,才安心。” 救援 “叔叔,谢谢你,我终于可以出去了” “双丰村有人员被困。”7月2日一大早,永修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陈文林带着十几名队友,开着橡皮艇,来到了白槎镇双丰村。 临近村庄,陈文林望着被水围困的村子,心里暗暗发急。“好多户人家被淹了,积水流进了住宅的一楼,很多村民都跑到二楼、三楼等我们。” “叔叔,我在这里!”一名7岁的小女孩站在窗户边,不停地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看到陈文林出现的时候,大声地喊:“妈妈,有人开船来救我们啦!” 没过多久,陈文林和队友将橡皮艇停在附近,蹚过积水,深一脚浅一脚地靠近被困小女孩。看到陈文林来到身边,小女孩立刻张开双臂,扑向他的怀抱,紧紧攥住他的衣角。“叔叔,谢谢你,我终于可以出去了。”小女孩说。 积水最深的地方,已经超过了2米,救援人员一鼓作气往返十几趟,截至当天17时,共救出了52名被困人员。 6月30日,湖口县因强降雨多地出现内涝,湖口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杨晨曦带领队友奋战一线,开展排涝工作。 据湖口县应急管理局四级主任科员屈敏泉介绍,当天8时许,湖口县出现暴雨天气,黄茅潭附近积水严重,杨晨曦和队友们利用抽水泵,一刻不歇进行排涝。“这几天雨下得多,杨大队长时间泡在水里。”屈敏泉说。 排险 “只有堵上泡泉,悬着的心才能放下” 7月2日14时30分,永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袁阳淮正在和3名水利专家研判汛情。就在他们的右侧,电子屏显示着永修县各个水文站点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2日12时,修河虬津站水位25.41米,超警戒水位4.91米;修河永修站水位23.55米,超警戒水位3.55米;修河吴城站水位21.45米,超警戒水位1.95米…… 袁阳淮告诉记者,就在前一天,永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如今永修的圩堤上,每一个哨所至少有9人值班值守,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都在圩堤上排查险情封堵泡泉。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就像一个信息“大脑中枢”,来自各乡镇的汇报信息,一刻不停地朝此地传来,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根据实时更新的每一条信息进行会商研判,迅速召集救援队伍赶往险情出现的地方进行处置。 “是涂埠镇的彭玉烨吗?你们永北圩出现的泡泉险情,现在情况如何?”彭玉烨是涂埠镇党委书记,6月29日起,他就坚守在永北圩巡堤查险。 7月2日凌晨3时,巡查人员徐冬香发现堤坝旁出现漏水,冒出来的水是热的。“不好,这是泡泉。”她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在接到涂埠镇泡泉险情报送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刻调集挖机师傅赶往现场。 不到4时,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度下,挖机师傅、党员干部、水利专家全部聚齐了,一支逾百人的队伍开始挖排水沟,一摞摞的砂石源源不断地堆叠成小山…… 16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了彭玉烨的汇报电话,泡泉险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袁阳淮这才放下心来,他告诉记者:“永北圩事关辖区3万多群众、1万多亩良田的安全,只有堵上泡泉,悬着的心才能放下。” |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0705/20240705583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