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好“枫”景|调解在身边】强保障 建机制 抓宣传 织密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来源: 山西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6-06 作者:佚名
近年来,晋城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全面提升队伍素质,规范强化工作制度,持续推动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全市共77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709个村(居)调委会,6个县(市、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8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5个品牌调解工作室,实现了调解组织全覆盖。
调解经费保障有力
工作经费专项预算。根据晋城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及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关于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调解工作专项经费县级按照常住人口每人1元计算,市级按照常住人口每人0.5元计算,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到位。市县两级调解经费年均达到470余万元。
激励机制落实到位。出台《晋城市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实施办法》,全省率先将市直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纳入“以案定补”范畴,实现了“以案定补”制度市县两级全覆盖。在全市开展重大调解案件评比奖励,评选出影响较大且案卷规范的卷宗进行“以奖代补”,并对入选案件及调解员在全市通报。近三年来,市、县(市、区)两级司法行政部门年均为调解员发放个案补贴100余万元,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
调解机制不断创新
“三长会商”矛盾化解机制取得实效。探索创新以基层派出所所长、人民法庭庭长、司法所所长“三长会商”为核心,以妇联、民政、工会以及各行业部门力量为补充的“3长+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以来已化解重大矛盾纠纷300余件,获得了群众认可,并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经验。
地域特色调解工作机制百花齐放。城区积极探索“43210”矛盾纠纷闭环化解机制(4即线上、线下、来电、来信方式受理;3即小矛盾立即调、大纠纷多元调、特难事顶格调方式调解;2即首接首办负责、分流交办负责方式办理;1即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核;0即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清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高平市建立矛盾纠纷“三级联动联调”(即“三站三调”“三长会商”及人民调解+行政复议、人民调解+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的“三三三+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打造“对内唱实,对外唱响”大调解品牌。阳城县创新“3+4”机制(“3”是“三级联调”,打破层级区域界线,打通上下协作环节,积极发挥县、乡、村三级各自优势,努力做到一般性纠纷就地及时化解,重大复杂矛盾三级联合会诊、联动化解、集中攻坚。“4”是“四力融合”,即加强基层调解员与网格员、“一村一法律顾问”力量融合;加强基层调解组织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等社会调解组织的整体融合;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融合;加强人民调解智慧调解平台与综治平台、信访平台、法院解纷平台、公安掌上平台信息融合),通过持续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基本建立和形成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沁水县“赵树理调解”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调解宣传深入人心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结合。精心打造《调解现场》电视栏目,通过直播调解过程,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效果。截至目前,《调解现场》共播出176期,并在“太行日报”“晋城司法”等公众号同步推出。创新推出《调解现场——和谐社区(乡村)幸福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晋城》《调解中的法理情》等系列节目,坚持调解工作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在市域内形成了“有纠纷找调解”浓厚氛围。
调解报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三年来,共有16篇人民调解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2023年以来,7个案例在省广播电视台《调解“晋”行时》播出;《晋城市司法局持续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及阳城县《创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当“枫桥经验”踏上“濩泽之路”》、高平市《“三个三”扎牢就地解纷“笼子”》、晋城市城区《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等10篇经验报道先后在省级媒体宣传报道,调解工作影响力明显提升。
自2021年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大排查活动以来,全市已累计入户120万余户次,年度化解纠纷数从2020年的5600余件,增长为2022年的近8000件,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实现了调解成功率、就地化解率和协议履行率持续提升,纠纷发生率、“民转刑”发生率和非正常上访率显著下降的良好社会效果。
(来源: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
原文链接:http://sft.shanxi.gov.cn/zwyw_20182/ywdt/202405/t20240523_95660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