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社区矫正故事丨杨溢:忠诚使命,守护和谐

来源: 四川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7-09 作者:佚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三周年以来,四川省坚持“监管为基、执法为魂、教育为本、帮扶为辅”的工作理念,不断总结提炼,持续改革创新,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社区矫正“1+3+5+N”制度规范体系,积极打造业务能力精、专业技能强、作风纪律硬的社区矫正专业化队伍。四川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扎根一线、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勇于担当,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们将把这些故事与大家分享……

  今天的讲述人是兴文县司法局古宋司法所所长杨溢,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故事。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因使命的召唤,你顾了大家,舍了小家,你放下碗筷,即刻出发,你是正义,斩断罪恶,你是光明,是黑暗中的灯塔,你是灵魂的摆渡人,用真诚铸就青春年华。从事社区矫正工作4年了,四年,一千五百个日日夜夜,沉淀的往事历历在目。

  那是在2019年冬天的深夜,急促的短信铃声惊醒了我,“所长,我不想活了”。短信来自社区矫正对象张某,这一条短信让刚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我惊慌不已,我急忙叫上同事一起去找他,同时立即报告上级并报了警。

  山里的夜那么黑、那么静,透骨的寒意和对黑暗的恐惧笼罩着我们,“要不去派出所跟民警一起找他?可一来一去耽误时间,他不能出事啊!”恐惧感与责任感在我的内心来回博弈,可一想到一条生命可能就此消失,我鼓起勇气,和同事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上。经过几个小时的寻找,终于在一条小河边发现了他,看见我们的那一刻,这个30多岁的男人突然嚎啕大哭,“所长,我没想到你会来,谢谢你把我当个人看,可是我真的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他的情况很特殊,因交通肇事罪面临巨额赔偿,父母去世,妻子离异,独自抚养女儿,因为罪犯的身份,他找不到工作,更因为艾滋病人的身份,饱受邻里非议。身无分文、里外碰壁,这才有了轻生的念头。那天晚上我和他聊了很久很久,渐渐地,张某的情绪平复了下来。之后的日子我多次走访,跟他聊天、听他倾诉,找心理医生为他做心理辅导。我多次联系乡政府,为他在工地找到一份工作,有了固定收入,他开始按时吃药,接送女儿,慢慢地,他眼里有光了,脸上有笑容了。

  后来我问自己,那时的我害怕吗?其实是害怕的,但是我更害怕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害怕他幼小的孩子从此孤苦无依。那一刻,我肩上的责任感、心中的使命感、以及对生命的敬畏,都在源源不断的给我勇气,那勇气足以战胜茫茫黑夜和一切困难。

  张某解除矫正的那一天,他牵着女儿向我说道:谢谢你帮我做了那么多,我终身难忘,你放心,我会好好生活,遵纪守法,好好养大我的女儿,不会让你失望的。

  他的话是发自内心的,我百感交集,忍不住热泪盈眶,是啊,我们要有医生一样的仁爱,拯救矫正对象的灵魂;要有教师一样的责任,引导迷途者重回社会;要有父母般的大爱,用真心唤醒浪子回头。

  我的使命是代表国家把道德、法律、规则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入矫正对象的每一个细胞,指引他们走出迷茫,重获新生。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必将永远存在!

  我是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我的心中洋溢着自豪感与使命感。忠诚信念,使命在肩,守护和谐,永不改变!


原文链接:http://sft.sc.gov.cn/sftzww/jcgzdt/2023/7/5/91371e1fd2dc42df98c35a8449baed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