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司法所 | 成都市司法局:聚焦资源整合 构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安全网
来源: 四川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7-09 作者:佚名
编者按
近年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创建“枫桥式司法所”为契机,抓典型、树标杆、展形象,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基层依法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成都市司法局始终将创建“枫桥式司法所”作为夯实安全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织密矛盾风险防控、重点对象管控、精准普惠服务三张“安全网”,努力为成都大运会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织密矛盾风险防控网,夯实平安基础
推进“微网实格”。充分发挥司法所统筹协调作用,组织辖区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力量下沉网格,作为居民生活的“服务员”,倾听呼声,宣传政策,发现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蓉e报”及时上报,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聚力“治重化积”。坚持“减存量、控增量”,完善“五调对接”工作机制,主动协调公安、信访、人社等部门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和乡贤,开展护航大运会人民调解百日攻坚行动,“多对一”攻坚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成功化解各类重大矛盾纠纷3000余件。
打造“无讼社区”。司法所结合各地实际,挖掘“无讼”文化传统,指导各社区制定“无讼公约”,积极打造乡村“五老调”、近郊“一碗茶”、中心城区“六大员”等特色调解工作品牌,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织密重点对象管控网,筑牢平安底线
强化工作统筹。认真履行平安成都建设领导小组重点人群组组长职责,以司法所为平台,统筹开展“两排查两督导”“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
强化教育监管。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全面加强对全市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日常报告、实地走访等制度,加大信息化核查力度,全方位、全过程掌控动态情况。
强化教育帮扶。深入开展“三新”主题教育1551场次,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7984人次,重点关爱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加强生活困难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救助,切实激发社区矫正对象自我改造的内生动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织密精准普惠服务网,擦亮平安底色
全面履行司法所法治新职能。构建以司法所为主体,购买法律服务力量为支撑的“1+N”的合法性审查模式,建立审查清单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事项目录,明确审查和协调监督流程,提升基层法治工作质效。在司法所全面设立立法联系点,听民声、聚民智、传民意,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立法。2022年全年累计为基层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2983条,参与制定审核规范性文件1039件,收集、整理、反馈立法意见1000余条。
延伸司法所法律服务领域。组建司法所“移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主动深入企业、小区、住户开展法律服务60余万人次。实施司法所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共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青少年“学法筑基”、村(社区)居民“识法明理”和企业单位人员“守法聚力”行动5.8万余场次。
提升司法所为民服务便捷度。发挥司法所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成都司法通”,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触角延伸到电脑端、移动手机端,24小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预约、文书下载等12项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已接入150余万用户。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和“容缺受理”,2022年司法所共办理法律援助初审案件2575件。
原文链接:http://sft.sc.gov.cn/sftzww/jcgzdt/2023/6/12/b196159f9b914126b869f29186cd6ce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