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区“三字工作法”全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效能
来源: 安徽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为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淮南市潘集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出以“快、优、广”为核心的“三字工作法”,通过简化流程、提高质量和拓展范围,有效提升了法律援助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快”字当头,畅通援助“高速路”。围绕“提速增效”,简化流程、创新方式,确保群众求助渠道畅通无阻、响应及时。快速受理,简化流程。对情况紧急或即将超过仲裁时效或诉讼时效的案件,推行“容缺受理”服务,可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落实“一次性告知”和“首问负责”制度,让群众少跑腿。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对特殊紧急案件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当场指派”。快速办理,绿色通道。针对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未成年人保护、军人军属维权等特殊群体和特殊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服务,实现“零等待”快速响应。
“优”字为要,筑牢质量“生命线”。坚持“质量至上”,通过全流程监管,确保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都经得起检验。优化过程,全程监督。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估体系”,通过旁听庭审、卷宗评查、受援人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法律援助案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监督。将评估结果与案件补贴发放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服务,暖心便民。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受援人,提供“上门服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让受援人在维权过程中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广”字筑基,扩大援助“覆盖面”。坚守“应援尽援”原则,不断降低门槛、拓展领域、深入基层,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扩大范围,应援尽援。积极推动法律援助事项范围扩容,将更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项,如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婚姻家庭等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动态调整经济困难标准,使援助政策覆盖更多低收入群体。广泛宣传,提升知晓率。组织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等法律宣传活动。利用典型案例、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法律援助政策、条件和申请途径,提高公众知晓率。广布网络,触角下沉。构建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纽带、以各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为支撑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在工、青、妇、残、信访等部门普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sxdt/579852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