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笔为炬,照亮戍边路!年轻护边员为边防文化注入青春色彩
来源: 中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九月的秋意渐渐漫过塔尔巴合台山脚下的边防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6团某边境警务站外,两道迷彩身影正蹲在画板前,与远处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静静矗立的、蓝白相间的警务站,共同凝结成一片宁静的画面。
她们是这里入职5个多月的护边员侯蕊与师晓雪,也是边境线上少见的“画笔卫士”——手中握着沾满颜料的画笔与调色刀。
“从当上护边员起,就常听老护边员们讲巡边路上的故事。现在,我们想用手中的画笔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戍边生活。”侯蕊轻声说道。她们并肩蹲在画板旁,师晓雪指尖捏着调色刀,正小心翼翼地调色。
两人共同勾勒的边防线,在蓝天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铁丝网旁前行的护边员身影被刻画得愈发鲜活:侯蕊负责绘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师晓雪则勾勒队员挺拔的轮廓。笔触间满含对这份职业的敬畏与热爱,颜料在画板上晕开时,仿佛风都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专注。
寻护边记忆,拓创作灵感
自今年五月起,这两位姑娘便自发奔走于边境线的每一个角落。166团的警务站、执勤房……她们脚步所至,皆成为戍边文化的画布。从印刻岁月痕迹的警务站外墙,到见证无数巡边归途的执勤房墙壁,每一个留有护边记忆的地方,都变成她们灵感的源泉。
执勤房外,师晓雪正专注握着刷子给五星红旗绘制底色,红色颜料顺着刷子边缘缓缓流淌,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那抹鲜红与执勤房外的蓝天相映,格外耀眼。
老护边员李建勇拎着颜料桶走来,熟练接过另一把刷子加入:“她俩就跟我孩子一样大,这几天山上降温,风刮得人骨头疼,这两个丫头却一点不喊冷,天天在外面为我们画画。我过来搭把手,一起刷好底色也能完成得快些。”一老一少弯腰涂刷的身影,与远处缓缓移动的牛羊群相映,构成边境线上一幅满含暖意的画面。
以画笔为炬,亮坚守底色
护边工作从不是轻松的旅程。春有融雪漫过鞋帮,夏有蚊虫围追叮咬,秋有寒霜打湿衣襟,冬有风雪封阻归途。四季轮转间,巡逻路上挑战常在,单调与艰辛如影随形。但侯蕊和师晓雪,却以画笔为这段坚守添上一道暖色——让曾被热浪炙烤、风雪侵蚀的边防线,多了一丝温度与色彩;让曾经只有忙碌身影的执勤房外,多了些许故事与生机。
守初心接力,传戍边薪火
在这条边境线上,戍边文化作品不仅美化了边境点位的环境,更成为传承戍边精神的重要载体。老护边员们望着墙上的画作,不禁感慨道:“我们不会写、也不会画,我们的护边故事只能口口相传。现在这些年轻人用画笔把它们画下来,让戍边精神有了更鲜活的表达,这是一种新的传承,更是一份责任的延续。”
如今,一幅幅色彩鲜艳、满含温度的戍边画作,正慢慢掠过这条蜿蜒的边境线,宛如一个个无声的“讲解员”,静静诉说着护边人的坚守与担当。而握起笔墨的年轻护边员,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让色彩描绘边疆山河的壮阔,用初心守护万里边防的安宁,让戍边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让“戍边”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未来,年轻的护边员还将继续以画笔为媒,不断丰富戍边文化的内涵——她们想把护边员协助牧民转场的场景画入卷中,想把边防线上四季的变迁定格笔端,让更多人透过画作,读懂边境的故事、感受戍边精神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8/2025-09/28/content_128037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