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频频报警到“握手言和”:法院联手综治中心化解涉企纠纷
来源: 中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我们愿意坐下来谈,多亏法官帮我们理清了思路!”近日,一场持续多日的涉企纠纷在通州区北苑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协调会上迎来转机。此前,某通讯公司与某物业公司发生矛盾,通讯公司频繁报警主张权利,双方已经势同水火。通州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刘晓静和刘乙璞应邀赴综治中心精准释法,推动双方从对立走向对话,最终达成和解意向。
一通通报警电话,矛盾为何越闹越凶?
这场纠纷源于双方对某写字楼弱电井等场所管理权、使用权的争议。通讯公司认为,物业公司擅自更换门锁、拒绝交付钥匙,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经济损失,于是多次报警要求处理;物业公司则坚称,他们是依照合同行使管理权,更换门锁是为了规范管理。双方各执一词,冲突逐渐激化,频频报警却始终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法院联手综治中心,现场“把脉开方”
应北苑街道综治中心邀请,刘晓静、刘乙璞积极参与协调这起涉企纠纷。面对怒气冲冲的双方代表,二人没有立即评判对错,而是首先倾听了双方诉求,梳理了争议焦点。
“咱们都别急,一件事一件事理清楚。”刘晓静一边安抚情绪,一边引导双方回到合同约定本身,“物业公司管理权是合同赋予的,但行使管理权是否完全没有限制?通讯公司主张的使用权,是不是有相应依据?”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剖析,刘晓静逐步帮助双方厘清了权利义务边界。
沟通中,物业公司提出:“他们已经起诉过我们,但都败诉了。”经核实,通信公司曾以侵权纠纷为由将物业公司诉至法院,但法院经审理认为,该争议实质属于合同纠纷范畴,故裁定驳回起诉。对此,刘乙璞进一步解释了侵权纠纷与合同纠纷的区别,建议双方通过协商或另行提起合同之诉的方式解决争议,并耐心地释明了不同方式的利弊。透彻的法律分析和中立的建议,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渐渐平静下来,他们最终表示愿意重新思考解决方案。
针对通讯公司频繁报警的举动,刘晓静、刘乙璞也适时作出了提醒:“报警是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但反复报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合同履行纠纷,反而可能加剧双方对立。今天我们坐到这里,正是为了寻找一种对企业影响最小、也能实质化解矛盾的解决途径。”
从“坚决不妥协”到“愿意坐下来谈”
在刘晓静、刘乙璞的耐心引导下,通信公司当场表示将合理行权,不再频繁报警,物业公司也承诺将会对通讯公司的临时使用需求给予必要配合。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将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对抗情绪也逐渐消散了。
此次成功调解是通州法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通过下沉综治中心,通州法院精准对接属地解纷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助力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供稿:北京通州法院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37/2025-09/29/content_1280396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