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涉外法治优秀案例② | 青岛海关创新开展“关企面对面”活动拓展涉外法治宣传渠道助力外贸稳量提质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一、基本情况
海关作为负责进出境监督管理的执法部门,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工作具有很强的涉外性。青岛海关作为百年老关、业务和队伍大关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着眼构建“企业点题、海关答题、推动落实、评价效果”关企沟通闭合链条,创新开展“关企面对面”活动,关领导轮流主持活动,分专题、分地区邀请重点外贸企业,现场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积极助企纾困解难,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有力海关法治保障。自2023年7月活动开展以来,已组织活动19场次,为285家重点企业解决问题339个,企业回访满意率达100%,“关企面对面”成为广大进出口企业信赖、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海关涉外法治宣传品牌,获评青岛市民营经济“十大影响力新闻”,青岛海关连续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先进集体和全国海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特色推广单位,助力青岛市连续4年蝉联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榜首,山东省外贸增长3.5%,活动报告先后获得海关总署和省政府领导批示7次,相关经验做法通过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专刊报送国务院,涉外法治工作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二、实践结果
(一)健全机制建设,组织“点菜式”送法上门,畅通关企沟通渠道。一是建立关长“包联”机制。印发《青岛海关关于进一步完善关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的通知》,推出“知海企航”政策法规宣传等8项具体举措。分行业选取有代表性企业,每名关领导包联对接5家重点企业,定期开展走访交流,通过“点菜式”送法精准滴灌,结合企业经营现状“把脉问诊”,实现惠企政策直达直享。活动开展以来,关领导累计走访重点企业28家,回应解决难题40个,真正做到“企”有所呼、“关”有所应。二是规范活动开展机制。制定《“关企面对面”工作指引》,明确各方职责和工作流程,职能部门通过会商及时答复企业诉求,并依法依规抓好跟踪督办,推进问题解决、直至清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优化“关地企”互动机制。推动地方人大、发改、商务、农业农村、海事等部门与海关联合开展“关企面对面”活动,并将活动纳入地方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措施和重大工程项目中,“关地企”三方同题共答,推出促进自贸、上合、综保区发展等服务举措68项,丰富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工具箱”50项,常态化高效高质量为企业解决问题。
(二)强化政策落地,提供“嵌入式”法律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一是“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聚焦企业反映集中、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判将企业问题清单转化为工作清单,推动优化监管模式,提升解决问题质效。如: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压缩检测时长诉求,自主研发“样捷通”智慧取样送检小程序,压缩送检时长30%;根据企业反映,通过优化调整进境货物循环使用包装物申报要求,每年为近400家企业节省费用8500余万元。二是“深调研”助推“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调研梳理企业堵点难点问题,形成“问题收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闭合链条,2024年青岛海关68项“智关强国”关级重点任务中有36项来自调研成果,占比53%。如:针对调研中企业反映的进口燃料油重复检测的情况,探索实施“一站式化验”改革,实现流程再造,通关效率提升约1倍,促使港口罐区周转能力提升30%,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4500万元,该举措获评“智关强国”行动“十优”,被列入海关总署重点项目在9个直属海关试点并作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案例推报国办、在新华社期刊刊发。三是“抓落实”服务“大战略”。聚焦国家重大部署、地方经济需求,开展走进上合示范区、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工程机械出口企业等不同专题活动,实行主办部门首问负责,建立“台账督办、联合研判、问题清零、会后回访”机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突出跟踪问效,开展“靶向式”法治宣传,实现关企共赢。一是聚焦问题促改革。通过为企业解决问题,倒逼作业流程优化,促进业务改革、机制完善和作风改进,带动口岸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如:根据企业诉求,对自有罐式集装箱实施空箱快速验放模式改革,每年为企业节省保证金4000余万元,惠及140余家企业。二是“举一反三”扩成果。汇编“关企面对面”典型案例24个,修改完善查验异常处置、企业认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木质包装检疫等制度41项,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如:针对企业普遍反映涉检查验率高的问题,积极向总署建言献策,推动优化出口马铃薯、进口龙虾等商品监督抽查计划。三是亲清有为赋活力。把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标准,从合法性、及时性、有效性和满意度4个方面评估问题解决情况。监察部门每期列席活动,向企业通报重点领域廉洁风险专项治理情况,邀请企业监督海关行风政风。组织30家企业代表走进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实地观摩样品检测全流程,增加工作透明度;开通线上直播,有效拓展企业参与活动覆盖面。
三、典型意义
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海关的涉外法治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青岛海关坚持前瞻性思考,创造性开展“关企面对面”活动,是结合海关涉外工作特色和关区特点闯出的一条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全新路径,在助企纾困、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联结执法者与行政相对人的一道紧密法治纽带,也为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架起了一座虹桥。
通过持续开展“关企面对面”活动,青岛海关更加精准地送法上门解难纾困,关区企业守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更高、享惠范围更广,实现了涉外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的目的,体现了政策规定的价值。借助这个涉外法治宣传新平台,青岛海关有效解决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口岸生产作业效率大幅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关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关企面对面”已经成为筑牢国门安全屏障、助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讲好山东涉外法治故事的海关涉外法治工作新样本。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361/202506/c9946875-6129-4b03-902e-a925f63d109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