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重实干 群众得实惠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我们以前去集镇的血透治疗点做透析,来回只要半小时,现在要去袁州区的医院做血透,路上就得两个多小时,费时又费力。”今年5月下旬,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慈化村的尿毒症患者黄某和其余18名病友向镇政府反映,镇上的血透治疗点关闭了(某民营医院因经营困难停业),他们遇到了治疗难题。 慈化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将此问题上报。袁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慈化镇等多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并迅速拿出一个“两步走”的解决方案:先短期租用该民营医院做血透室为患者救急。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持续与患者保持沟通,做好思想疏导,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慈化镇卫生健康办公室积极协调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由该院紧急选派1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2名护士前来支援。 “我们又能在家门口做治疗了,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6月6日,血透室重新启用后,一位患者紧紧握着护士的手感激地说。 同时,慈化镇向上争取和镇政府配套的260万元项目资金迅速落实到位,镇中心卫生院新血透室筹建工作有序推进。 一直以来,慈化镇广大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不断顺应人民期待、满足群众需求,以有温度、见实效的举措,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慈化镇开展“阳光政务 共建共享”政务公开活动 察民情 解民忧 4月2日,在慈化镇府前路的十字路口,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您有事来商量”协商赶集活动正在进行。 活动现场,慈化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的委员、政协专干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用土方言、大白话向群众征集民情民意,面对面跟群众沟通交流。群众围绕慈化的信访稳定、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雨污分流、卫生院周边绿化环境整治、观音阁广场整治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提问题、谈感受,气氛热烈融洽。 “彭代表,村里还有一段路没路灯,伯塘中学早晚上下学的学生,出行很不安全哦。前几天晚上江背老彭骑摩托车接女儿放学就差点把人撞了,自己也摔了。”在“夜话民情”上,村民向主持会议的镇人大代表反映这一情况。 随后,人大代表们发动乡贤筹资11万余元安装路灯,解决了“没路灯”的问题。 为推动人大代表和村民“谈得了心”,慈化镇人大灵活形式听民声,按照“入户、交心、解忧”的思路,以不干扰群众劳动生产和休息为前提开展“夜话民情”,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每个月村干部会组织村里的户主开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我们群众的心声,并商议村里的大事小情,通报群众意见建议的处理措施和进度。”文丰村村民说,去年村民在户主会上向村里提出的希望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增加务工机会、村小教学楼年久失修已经破烂等意见建议,都已得到有效解决。 拆危房 保民安 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民生工程。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慈化镇成立了危房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出台了《危房排查整治方案》,成立了由慈化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危房排查治理行动专班;建立镇、村两级网格管理工作模式,各办公室、村(社区、场)干部为网格员,对辖区内自建房开展了全方位、拉网式大排查;详细了解辖区内自建房建筑面积、房屋用途、修建时间和安全情况等基础信息,确保“一次敲门,多种收效”。 慈化镇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公益广告等宣传阵地,组织宣传队伍以“户主会”“板凳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自建房安全知识,引导群众开展自建房隐患自查,牢固树立防范意识,携手群众筑牢自建房安全底线。 慈化镇多次邀请第三方公司对危旧房屋进行鉴定,共鉴定D级危房10处、C级危房10处,并劝导房主配合拆除工作。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采取暂停使用、拉警戒线等管控措施,确保做到危房不进人。 府前路道路两旁20户商用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部分房主不配合拆除工作。慈化镇联合袁州区自然资源局、慈化派出所、城管中队、镇城建办、慈化社区等部门多次上户详细讲解配合拆除工作的利害关系。最终,全体房主同意配合拆除,并为府前路拓宽人行道退让5米。 通过此次专项整治,慈化镇自建房安全系数整体得到提升,消除了安全隐患,也进一步改善了集镇及各村自建房面貌。 惠民生 促和谐 8月15日上午,慈化镇邀请部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阳光政务 共建共享”政务公开活动,让群众零距离体验政务服务流程,了解观摩“一窗受理”“帮办代办”等工作,熟悉政务服务流程,感受政务服务的便捷与高效。 工作人员向群众介绍政务公开信息查询、服务指南查询、政务公开受理等政务公开的使用方式,让群众能够熟练利用政务公开平台更加便利地查询信息、解决问题。座谈会上,慈化镇干部悉心听取了群众代表的体验感受与意见建议。 慈化镇立足群众需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024年,完成文丰小学护坡工程、中心小学综合楼项目主体项目、伯塘中学师生宿舍楼项目建设;启动新建冷水小学、柳亭小学;为便利群众出行,完成太平桥-新塘乡道、万上线-冷水村双车道、万上线-模山村双车道、曾坊村村道等道路项目建设。 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慈化镇各村都成立了老年协会和老年人活动中心;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长寿津贴享受人数1517人;改造提升后的慈化镇敬老院环境整洁,换置了新床,从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与毗邻乡镇签订平安边界协议,边界区域和谐稳定,界桩由村委会派人专门管理,边界无纠纷;创新运用“十诊工作法”化解信访积案;打造“能平调解室”“谭良才工作室”调解品牌,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诉前委派调解成功数列全区各乡镇街道第二名;接收12345政务热线工单736件,调处满意率98.8%;无集体访、重复访和缠访、闹访事件发生。 2024年,慈化镇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民政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没有贪污、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 兴产业 富乡村 近年来,慈化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淘汰了85家花炮企业、5家矿山企业,并持续开展复绿治污工程。 在冲下村,花炮厂退出后,厂主转型发展智能养鸡场,蛋鸡住上恒温恒湿的“楼房”。宽敞干净的鸡舍里,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一枚枚鸡蛋通过传输链输送到集蛋中心。通过科技赋能,该养鸡场实现了智能化养殖、标准化生产。 在新塘村,一片片油茶林茶果飘香。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新塘村返乡青年易松平带领村民投资建设油茶种植基地,让荒山变成硕果累累的油茶山,油茶果成了当地的富民金果。 “现在加入了合作社,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正在西山村龙旺种养专业合作社务工的村民阳兆平说。该合作社总投资近1200万元,以果树种植、禽类养殖等为主,产业规模达1600余亩,吸引了41户脱贫户入股,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增收。“现在镇里建有3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达600亩,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带动50余名村民增收。”在武东村芍药花产业基地,基地负责人谢凯介绍。 慈化镇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以黄精、芍药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高产油茶种植等产业,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记者李光明
|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5/0909/20250909663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