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抚州市健全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4-09-02 作者:佚名

  抚州市临川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有信息化指挥调度、矛盾纠纷调处、人民来访接待、心理健康服务、公共服务及集中办公等区域,具有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救济救助、心理疏导等功能,是该区矛盾纠纷化解“集散地”。

  近年来,抚州市委政法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把理顺工作机制、下沉工作力量、给基层赋能作为构建系统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突破口,探索构建联通顺畅、扁平高效市县乡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推动为民服务延伸到“最前沿”,把惠民政策落实在“最末端”。

  

  “四色义警队”在学校巡逻(图/受访单位提供)

  组建一支队伍 点亮基层守护特色警务

  “无论大事小情,找‘四色义警队’就对了!”这句话在抚州市东乡区流传甚广。这支由民(辅)警带头、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队伍,身着反光马甲,臂戴红袖章,穿梭在街头巷尾,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桩桩烦心事在他们的努力下迎刃而解。

  2022年6月,抚州市东乡区公安局占圩派出所面对乡村治理的困境,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优势,招募了174名志愿者,成立“四色义警队”。

  据了解,“四色义警队”根据职能按照颜色进行划分,每队都有明确的颜色和职责。黄色护校安全队以学校周边作为巡逻防控的重点;红色平安乡村队则负责化解邻里纠纷,排查小隐患;绿色街面巡逻队处置突发情况,对集市的街面进行治安管理巡查执勤;蓝色水美家安队则助力防溺水,对河流湖泊进行巡查。

  为了确保每一起纠纷都能得到妥善处理,抚州市东乡区詹圩镇建立起“镇—村—组”联动的三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一级调解由“四色义警队”队员在工作中发现矛盾纠纷后及时开展,并反馈到镇综治中心。对于现场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则由“四色义警队”队员填写《詹圩镇矛盾纠纷提醒函》,由镇综治中心协调相关村或镇直单位牵头,联合职能部门开展二级调解。如果升级到二级后仍然调解不成功,则由镇政法委员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及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职能部门开展三级调解。

  2023年3月13日,东乡区公安局占圩派出所的民警在辖区巡逻时,发现熊家两兄弟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发生激烈的争执。为了防止矛盾升级,民警迅速联系“四色义警队”队员提前介入和调解。队员们围绕兄弟俩在赡养老人方面的分歧,从情与法两个方面入手,最终促使兄弟俩达成和解。

  “四色义警队”是当地汇聚民力、对乡村治理齐抓共管的一个缩影。在抚州,像“四色义警队”这样的义警志愿团队还有不少,高新区“守望家园警务队”、南城“五老红袖队”、黎川“老班长警务队”……抚州市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充分发挥义警队员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切实构建起多主体参与、多手段结合、多维度响应的群防群治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32561名在职党员和3000多名离退休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开展党群志愿服务,不断激发群众自治热情。

  织密“一张网格” 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紧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小细节撬动大治理,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如果不是网格员的及时提醒,我可能就中了骗子的圈套,那可是我的养老钱。”近日,南城县建昌镇大竹山社区惠丰雅郡小区的王大爷紧紧握住辖区网格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8月12日,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大竹山社区,近距离了解近年来大竹山社区在网格化管理上的变化。

  “以前社区设立了综治网格、党建网格、城管网格、信访网格,不仅居民群众分不清楚,部分社区工作者也记不住。”大竹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邱小燕说,“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实行‘多网合一’工作模式,把各个职能部门的网格合并,使服务、管理和资源实现聚集,既方便了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大竹山社区积极探索并实践“多网合一”的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将社会治安、矛盾调解、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多张网合并成“一张网”。在此基础上,社区建立了“三级联动”(即社区、网格、楼栋)管理体系,确保问题发现快、上报准、处置及时。同时,引入“四单机制”(即居民点单、社区下单、网格接单、群众评单),让小区居民的需求成为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的精准化、精细化。据统计,自实施网格化治理以来,大竹山社区已成功办结网格事件90余件,直接服务群众300余人次。

  据悉,抚州市按照“多网合一、一格多能”要求,对全市网格进行多次优化划分,实现网格划分科学、网格人员多元,努力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良好氛围。有效整合多个部门的资源和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仅简化了社区管理工作,还提高了社区对居民需求的响应能力。

  截至目前,抚州市共划分网格4465个,其中农村网格3185个,城市社区网格1280个,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配备率达100%。

  打造“一站服务” 解决基层民生大小事

  “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着力把平台建设的成效体现在便民、利民、惠民上,真正实现让群众只跑一地,一次性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抚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姚飞翔接受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抚州市全面推进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以各级综治中心为依托,通过整合信访接待、人民调解、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推行“全面排查、调解优先、法治保障、闭环管理”化解机制,推行线上、线下同步受理、流转、调处,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2023年3月,在抚州市临川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调解员的帮助下,潘某某与邹某某夫妻双方当场表示愿意重新开始共同生活,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潘某某和邹某某于2021年通过媒人介绍相识,10天后迅速结婚。婚后不久,两人开始分居,导致家庭矛盾。一年多的争执和劝解无效后,他们寻求抚州市临川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专业帮助。

  在中心,调解员耐心听取了夫妻双方的诉求以及家属的意见,为缓解紧张气氛,调解员努力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用温暖和真情去疏导和感化当事双方。经过深入沟通和调解,潘某某和邹某某最终放下了心中的芥蒂,重归于好。

  “这场矛盾纠纷能够迅速化解,得益于政法力量下沉到调解中心。”据抚州市临川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临川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坚持“前端一窗受理、中端一站通调、末端一次办结”的“三端发力”原则,采取一窗受理、全科分流模式,设立无差别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各类纠纷、信访和诉求事项。该中心坚持调解为先、法治兜底的原则,将调解作为必备前置程序,构建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该中心还建立了访调、诉调、警调、检调、行调“五个对接”机制,并配套运用仲裁、公证、司法确认等方式增强法律效力,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大调解格局。这一创新举措为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抚州市共建成县(区)“一站式”平台11个、乡镇(街道)“一站式”平台165个、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2001个。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0156件,化解20044件,化解率为99.4%。这一举措构建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抚州市各地精心打造乐安的“刘莹姐姐”工作室、“法通村”,崇仁县的“法律明白人”,南丰县的“和事佬”,南城县的“说事拉理”,抚州市临川区的“说事堂”,金溪、宜黄县的“夕阳红”,黎川县的“乡贤说事”等优秀乡土调解品牌。良法促善治,品牌力无穷,其中“刘莹姐姐”工作室、“法律明白人”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实现了治理效能的最大化。让群众在民生建设中切身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实惠、实效、实绩,让基层治理的“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文/连永成 吴子懿 全媒体记者徐明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0829/20240829594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