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法院:完善解纷之“策” 提升化解之“效”
来源: 安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8-13 作者:佚名
近日,谯城区人民法院完善多元解纷机制,真正做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扎实开展诉调对接工作,以多元解纷之“策”,提升矛盾化解之“效”,着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推动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前端”移动。卞某某在王某某处务工,多次催要工资未果,随后卞某某诉至谯城法院,经法庭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协议到期后王某某仅支付部分工资,便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下欠工资。卞某某遂向法庭申请强制执行,法庭受理案件后,执行法官立即线上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并第一时间联系被执行人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严重后果,督促其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王某某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下欠工资。
基层法庭受理的案件相对简单,且大多数案件金额较小,谯城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策略,不断深化机制创新,主动将职能向“前端”移动,将法庭受理的案件交由法庭执行,聚焦解纷工作难点、堵点,实现了“诉源+执源”治理互融双赢,打通了解纷机制新格局。
推动实现从“要我履行”向“我要履行”转变。郭某在某百货商行购买货物,交付货款后,因该批产品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被告某百货商行无法履行义务,且拒不退还货款,郭某遂诉至谯城法院。基层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及时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并向被告方释法说理,告知其拒不退还货款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通过承办法官及时的疏导与督促,双方最终仅用半个小时达成了一致协议,被告当场主动履行了义务。
谯城法院坚持“每案必提醒、每案必督促”的原则,及时联系沟通当事人,深入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为调解提供有力支持,调解成功案件第一时间发出调解协议书,协议书后附上未按期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提醒、延伸疏导、督促债务人及时主动履行义务,提升基层矛盾化解之“效”。谯城法院始终坚持能动履职,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基层法庭与当地社区、村委会等保持密切联系,在着力构建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中,探索创新更接地气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实现“诉源+执源”治理互融双赢,把更多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诉讼前端,真正解决群众心中的急难愁盼。今年以来,谯城法院基层法庭调解案件数2429件,自动履行完毕数114件。
原文链接:http://www.ahcaw.com/ahcaw/content/2024-08/05/content_903301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