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烟卡”风靡引发家长担忧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4-06-25 作者:佚名

  废弃烟盒被折成“烟卡”,部分学生沉迷其中,“烟卡”风靡及其背后的隐忧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烟卡”买卖已形成产业链,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对此,律师表示,将废旧烟盒制作成“烟卡”出售,涉嫌违法。也有专家认为,不应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烟卡”游戏,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做好引导。

  

  各式“烟卡”

  

  玩“烟卡”游戏

  部分学生沉迷“烟卡”

  在“烟卡”风靡之前,家住南昌县的刘轩(化名)对其还很陌生,他是从学校老师口中得知这一新兴事物的。

  刘轩的孩子在南昌县某学校上二年级,前不久,他爱人发送的一张微信聊天记录截图让他哭笑不得。原来,他的孩子从家里带去了一整包未开封的香烟,并将开封后的香烟随意丢弃,课间活动时一群男孩围着崭新的烟盒玩耍。

  为什么孩子要带烟去学校?老师回复:“为了烟卡”。刘轩还特意问孩子,得到的回答是效仿校园里的同学。

  在南昌市民李明(化名)所在小区的广场上,只要不下雨,每晚都会上演“卡局”,游戏规则与拍画片相同,参与者将“烟卡”平铺在地上,通过手掌拍击的方式让“烟卡”翻面,谁拍翻了就获得这张“烟卡”。

  “类似于小时候玩的游戏,只不过是将画片换成了‘烟卡’。”李明曾饶有兴致地研究过孩子们用来装“烟卡”的装备,硬纸板材质、带磁吸翻盖的高档条装烟盒是标配,“好像用其他的东西装‘烟卡’都掉价”。

  而“烟卡”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香烟商标被保留下来。不少孩子迷上了拍“烟卡”游戏,欲罢不能。

  近日,江西某高速公路上发生惊险一幕,高速交警在视频巡查中发现,4名儿童在高速公路上来回穿行,只为了捡空烟盒,以便制作“烟卡”。

  为什么儿童对“烟卡”如此着迷?带着疑问,6月10日下午放学时分,记者来到南昌县几所小学门口探访。几名四年级的学生介绍,“烟卡”游戏流行的时候,学校旁边的休闲广场、公交站和地铁站的角落都有学生聚在一起玩。

  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起初他觉得“烟卡”好玩、有趣、新奇,“只要一个同学带‘烟卡’来学校,其他同学就会跟着带”。

  在几所小学附近的商店,记者未发现“烟卡”,一店铺老板介绍,他曾经在进货市场看到过,但没有进货,“到处都有烟盒,进了赚不到钱,还可能让家长和学校反感”。

  南昌县某学校老师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学校都严禁学生携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入校园。据他观察,有些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垃圾场等地方寻找烟盒,也有的直接向家长要烟盒,甚至有的学生把家长的烟扔掉,留下烟盒来折“烟卡”。不过,随着学校在这方面加强了管理和教育,学生玩“烟卡”的现象大为减少。

  “烟卡”买卖已形成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烟卡”买卖已形成产业链。如今,在某些电商平台,只要输入“烟卡”等关键词,就能找到售卖各式“烟卡”的店铺,商家们都打着“正版、稀有、有胶痕、有烟味”等宣传语。其中一家店铺规定,可以套餐的形式购买10张、20张、50张等数量的“烟卡”,拍的越多,单价越便宜,每张售价在0.3元至0.6元之间,还有一款“稀有”卡,每张售价在2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个店铺的讨论区,“烟卡”的真假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不少消费者都是给孩子购买“烟卡”。一些商家还“贴心”地传授鉴别真假“烟卡”的技巧。

  在这些店铺中,“烟卡”月销量超过5000件的比比皆是。

  那么,这些“烟卡”从何而来?

  记者尝试与一些店铺商家交流,有商家表示,他们专门跟废品收购站合作,也有商家自称通过网络回收。不少商家表示,会对收购转卖的“烟卡”进行消毒处理。

  除“烟卡”售卖热,记者还注意到,一些商家配套售卖“烟卡收集册”和“磁吸翻盖收纳盒”等产品,而“磁吸翻盖收纳盒”就是一些高档香烟的条装烟盒,售价在十元至几十元之间。

  多地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部分小学生沉迷“烟卡”引发了不少家长和学校的担忧。有家长认为,玩“烟卡”让孩子过早接触烟草制品,可能会学着抽烟,影响价值观与身心健康。

  记者注意到,我省有不少家长通过网络问政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儿童玩“烟卡”游戏的危害,建议开展整治行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为此,我省多地职能部门走进辖区学校周边的文具店、玩具店等专项检查“烟卡”销售情况。

  6月13日,上饶市婺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县教育体育局、县烟草专卖局开展校园周边“烟卡”销售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发现一些商家擅自销售带有香烟商标的“烟卡”。

  据执法人员介绍,商家擅自印刷、销售“烟卡”,涉嫌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执法人员会责令改正,并收缴违法商品。

  据了解,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8部门发文要求严厉查处违法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烟草专卖零售商须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标识,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

  我省多地职能部门在专项检查过程中,提醒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任何形式的烟草制品或相关物品,引导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

  律师称制售“烟卡”涉嫌违法

  “‘烟卡’作为香烟产品的一部分,其包含的商标代表相关烟草品牌。”江西法报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俊认为,一些商家销售带有烟草商标的印刷版“烟卡”,涉嫌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涉嫌侵犯烟草企业的注册商标权。

  对于网店出售正版“烟卡”的现象,郭俊表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刊登、播放、张贴或者散发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广告,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网店销售‘烟卡’,其携带的香烟品牌不可避免地带有广告性质,而且这些卡片可能存在烟草残余,有二次污染的风险。”郭俊表示,网店将废旧烟盒制作成“烟卡”出售,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

  “几乎每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集卡、玩卡游戏,‘烟卡’在过去也出现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建红说,类似的游戏都具有学习成本低、容易获取的特点,可满足孩子与人交往、追求成就感价值感的需求。

  蔡建红认为,“烟卡”之所以被推上风口浪尖,是因为“烟卡”包含的香烟商标无形中加强了对香烟的宣传,让未成年人不自觉地接触烟草制品,引发了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担忧。

  “从过去玩萝卜刀到如今玩‘烟卡’,学生群体的游戏爱好备受关注。”蔡建红说,从积极的方面看,玩“烟卡”可提高动手能力,是孩子们学会与人交往互动、锤炼品德的体现,但不可否认,其与国家对青少年控烟禁烟的精神相违背。

  蔡建红建议,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引导孩子认识“烟卡”的不良影响,选择更合适的集卡、玩卡游戏进行替代,“家长和学校都不应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烟卡’游戏,而应反思自身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孩子开展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健康活动,增强其价值感。”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0620/20240620580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