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治理”吸纳万名户长构筑“大平安”
来源: 安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6-06 作者:佚名
□记者 聂学剑
近年来,界首市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基层治理问题,不断加大平安创建力度,创新建立“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十户为单位,实行“户长制”,构建基层治理“微网格”。形成村级党组织领导网格长、网格长带领户长、户长包联群众的“微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党员干部唱“独角戏”向全员治理“大合唱”转变。
在工作实践中,界首市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基层社会治理的症结有“三无”:农村存在“无人理事、无人管事、无人主事”现象。基层事务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镇村干部很少能沉下心来,研究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的方法路径。每个村(社区)仅十来个两委干部,需要服务四五千名群众,平时沟通交流不够,信息收集不上来,导致一些民生诉求转化为矛盾纠纷,以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农村家长里短的事情很多,矛盾纠纷也多,除了村两委干部,很多人都是各扫门前雪,加之基层司法所人员有限,调解力量不足,导致矛盾激化;目前,农村外出人员多,留在农村又愿意主事的能人不多,比如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大家都很关心关注,但又担心当面询问得罪人,就暗地里写信反映,甚至不实举报诬告。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还会波及营商环境。
界首市认真总结基层创新实践,探索建立“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机制。具体是:按照“就近就便、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原则,结合群众居住区域特点,采取连户型、单元型、巷道型等模式,按十户左右为一户区划分为11423个户区,作为微网格;由群众从当地有影响、有威望、热心公益事业的村(居)民中,推选出11528名户长(有的户区设AB岗),组织带领户区内群众,开展政策宣传、邻里互助、文明创建、意见收集、矛盾化解等活动。
今年“五一”前夕,记者实地走访时,界首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该市对户长的定位是:“不把户长当作干部用,不把户长当作普通群众看,要把户长当成积极分子来培养。”体现在解纷工作中,该市积极引导户长当好“三员”,即当好“信息员”“调解员”和“监督员”。
户长通过入户走访、上门服务等方式,做好矛盾纠纷、社情民意收集上报工作,对了解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村两委汇报。2022年3月,顾集镇胡湾村胡某某与邻居因侵占土地产生矛盾。户长胡文广得知后,一边做其思想工作,一边向村干部汇报,经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多次调解,避免了矛盾激化。四年多来,全市户长共报送各类不稳定信息27792条,成为“千里眼”和“顺风耳”。与此同时,户长服务半径小,邻里间的烦心事、闹心事、鸡毛蒜皮事,可以随叫随到、随知随调,担当着和事佬角色,起到了润滑剂作用。泉阳镇王付全村村民王艳玲和邻居20多年的宅基地纠纷,在户长调解下画上了句号;户长张连士、张锋为协调张住海、张住宽土地纠纷,历时60多天圆满解决。据统计,泉阳镇经户长调解的邻里纠纷达220余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户区、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连续4年被评为“零上访乡镇”。
在此基础上,户长还代表群众切实履行“监督员”职责。村级事务往往“不患寡而患不均”,群众最担心的是集体资产被侵吞,个人利益被侵害。陶庙镇赵庄村把户长充实到监委会,代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芦村镇各村对工程项目安排、惠民惠农资金管理发放等内容,召开述职评议质询会;光武镇黄寨村组织户长监督项目工程,参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既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也还了干部一个清白。2020年以来,该市反映村干部问题年均下降9.5%。
在平安创建工作中,界首市从机制层面全力支持“户长制”实践探索,将解纷工作融入“党带群建、十户联治”载体。在市乡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延伸建立户长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户长商议村居事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田营镇吴桥村是个整体搬迁村,村两委通过召开“户长联席会议”,商量方案制定、土地丈量、拆迁款发放、集体经济分红等事项,并交给户长们实施操作,消除了群众疑虑。近年来,全市户长联席会议共解决群众问题2289件。
在市领导包联镇街、镇街领导包联村(社区)的基础上,界首市拓展建立了村(社区)干部包联村居小组、村居小组长包联户长、户长包联群众的“五包”联系机制。户长们上接下联,开展“我为邻居帮个忙”“我为乡亲支个招”“您的提议我来办”“您的需求我来解”活动,及时排查群众身边的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整治小环境、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探索形成了“四我六小”工作法。
该市还创新“户长听诉求”响应机制,探索建立户长听诉求、镇村抓统筹、部门来服务工作机制。村(社区)党组织定期梳理户长收集的群众诉求,分类建立台账,列出事项清单,按照轻重缓急,做到小问题随时掌握、就地办,难问题层层报、分级办,大问题及时报、分解办,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统一报、督促办,形成问题“梳理—解决—督办—反馈”工作闭环。西城街道解放社区公共停车棚年久失修,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户长反映情况后,社区及时协调共建单位市生态环境分局,翻建了112㎡的停车棚,原来杂乱的小区变得整洁有序。
在紧盯“户长制”的“微治理”同时,界首市通过平安创建“微网格”连片成面,搭建构筑“大平安”格局。
2021年8月,界首市创新成立全省首家正科级建制的平安建设服务中心。2023年5月,该市坚持党政主导、政法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敞口收集问题、一个漏斗交办”,构建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3年12月,界首市委政法委专门印发通知,出台全市政法系统联合接访日制度,规定每月第二个星期三上午,政法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联合在市平安建设服务中心大厅现场办公。截至今年5月12日,该市共5次联席接收、交办群众反映事项76件,已办结52件,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深化源头治理“微网格”服务,该市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解纷体系,平安形势向好向上,2022年界首市获评平安安徽建设先进集体,2023年度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优秀单位。
原文链接:http://www.ahcaw.com/ahcaw/content/2024-05/29/content_900306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