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从传统文化中探寻解纷密码 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品牌
来源: 安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6-06 作者:佚名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宣城市充分挖掘地域“和”文化特质,创建“握手言和”调解品牌,通过以文化人、以法育人,统筹推进纠纷化解、信访维稳、为民服务等工作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的目标。
前一段时间,宣城市旌德县朱旺村村民冯志刚因为要修一条引水渠,需要占用邻居鲁远发家的一些土地,两家发生了争执。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村里第一时间将双方召集到一起,运用“两水”调解法,很快就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村民鲁远发:“他们这个调解结果对我们是很公平,我们很满意。”
旌德县结合本地“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将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提炼出“各守其分、分清是非、互谅互让、共治共享”的“两水”调解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
旌德县朱旺村党总支书记陶雅萍:“充分发挥井水不犯河水的‘两水调解法’在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中的实践作用,进一步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思路,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着力构建和谐友善、共享共治的美好乡村。”
为了加快“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建设,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的目标。宣城市出台相关意见,并鼓励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丰富“握手言和”品牌的内涵,扩大“握手言和”的辐射效应,形成“头雁领航 雁阵齐飞”的调解品牌矩阵。
广德市结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总结出“先忧后乐”调解法;宁国市则以“共同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为原则,总结提炼出“敦亲睦邻”调解法;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把“握手言和”核心内涵融入到皖南剪纸等非遗作品创作中,教育引导群众以“和”为先、以“和”为贵……
宣城市司法局人民参与与促进法治科科长翟永俊:“创新‘握手言和’调解模式,通过提炼‘和’文化,深挖徽州木雕‘四荷(和)图’‘百瓶(平)图’中蕴含的调解元素,因地制宜建设‘握手言和’调解工作室,通过‘和’氛围弘扬‘和’文化,传播‘和’理念。”
安徽台记者王昕、宣城台记者张正其
原文链接:http://www.ahcaw.com/ahcaw/content/2024-05/29/content_900316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