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干 聚民心 谋发展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4月20日清晨,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里睦水库正在“起网”,一条条肥美的生态有机鱼争相跃出水面。 “这是里睦水库今年的第一网,共捕获鱼类3302公斤,‘鱼王’重达9公斤。捕捞期结束后,预计出鱼量超10万公斤。”养鱼大户邹波介绍,“里睦水库水质好,鱼品质也很好,上岸鱼不愁没销路。”这是新坊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没有乡村治理,就没有乡村振兴。2023年以来,新坊镇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推行移风易俗,在落细、落小、落实上持续用力,用心用情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新坊镇党委书记周欣(右四)走访企业问需求促发展 “三支队伍”齐发力 新坊镇以党建引领,选优配强党员服务队、宣讲队、突击队“三支队伍”,让党员力量集聚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坚持“党建+网格”模式,将全镇划为27个网格,每个网格成立1支党员服务队,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引导乡风文明等行动中,积极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走村入户、与民交心、听取民意,解群众急难愁盼,力求做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 新坊镇从党员干部、老党员等群体中选出政治素质高、表达能力强、宣讲接地气的36位“名嘴”,组成13支宣讲队,深入村组、学校企业、生产一线,将理论宣讲平台从“阵地式”改为“流动式”,将“坐等上门”改为“送学上门”,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以“群众点单”“党员接单”方式,向村民组织宣讲40余次,参与群众580余人次。 新坊镇将基层“神经末梢”打造成党建“阵地前沿”,组建13支党员突击队共计126人,紧盯全镇中心工作、重点项目、重大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清单,落实包干到人,引导党员“挑大梁”“冲在前”“领着干”,聚焦涉锂企业整改、环保整治、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夜间行动”38次,出动党员230余人次。 解决民生“微实事” 新坊镇积极搭建党群“连心桥”,解决民生“微实事”,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效能。 常态化开展“民情恳谈会”“圆桌会”“烤火会”等形式的党群活动,在沟通中加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联系,不断提升群众对基层干部的“心”温度及各项民生工作的满意度。 “大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谈困难也行、谈意见也行、谈建议也行,谁谈都行,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对社会治理有利的、对经济发展有利的,我们都会认真听取。”“民情恳谈会”上,路口村党支部书记郭友元说。 “圆桌会”上,泽布村党支部书记黄林兵说:“大家在就业、医疗、教育、生活保障、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困难及需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就是来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 里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张建平在“民情恳谈会”活动中,耐心询问大家对村部工作的建议,对村民反映的各种急难愁盼及时跟进,确保“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 合浦村的“烤火会暖民心”活动中,党员志愿者到村民家中收集大家对村(居)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宣传“一件事一次办”等惠民政策,对村民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知无不言。 矛盾纠纷“身边解” 新坊镇将调解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推动“诉调多元化,矛盾身边解”的调处模式,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隐患“发现在早、解决在小、预防在先”,让群众的“身边事”尽快“身边解”。 新坊镇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大调解工作的主心骨,确立村党支部书记为网格调解责任人,各村确定3名党员为网格调解员,将全镇27个网格调解纳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切实解决因地域面积广、人员紧张、工作场所限制等导致纠纷调处不到位的问题。 搭建新坊镇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将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功能室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党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信访调处等多项工作整体联动,确保纠纷调解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 聘请威信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由懂法律、懂政策的党员干部作为后备调解员,形成调解梯队,为多元调处提供人才支持、法律支撑。在12个村分别设立矛盾纠纷调解站,同时,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将调解工作纵向延伸至微网格。 根据农村矛盾纠纷的实际特点,将矛盾纠纷划分为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和社会矛盾3大类,根据矛盾类别吸纳“五老”人员、乡贤等社会治理力量设置专项调处员。以家族为单位,推选出德高望重的成员担任家族调处员;以村内网格为单位,由网格长担任邻里矛盾调处员;以村为单位,由乡贤“和事佬”任社会矛盾调处员,共同助力矛盾化解。 移风易俗树新风 “新时代啊新风润新芽,移风易俗,浇灌幸福花……”看着新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表演的《移风易俗浇灌幸福花》节目,村民谢桂连笑着说:“这个移风易俗文艺汇演真好看,我80岁的老母亲都笑得合不拢嘴。”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新坊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打好移风易俗“组合拳”。以文明村镇创建为契机,成立13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依托15个文明实践点,不断强化宣传、引导、治理和净化社会风气,增强群众移风易俗、除旧树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力促群众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逐渐发生改变。 新坊镇定期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妇”等评选,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充分发挥党员、乡贤、“好人”的模范作用,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从各村小组村民中选择德高望重、有文化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充实到移风易俗理事会;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制度等,各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 结合孝老敬亲、勤劳致富、环境卫生、社会公德等主题抓好“红黑榜”评议工作。重点围绕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孝老爱亲、敬贤护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讲究卫生等方面展开评议。目前,新坊镇有7个村成为区级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示范点。 |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0513/20240513571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