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 彰显法治的温暖与力量
来源: 广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6-18 作者:佚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近年来,东莞市司法局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改革决策部署,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相结合,紧扣司法行政机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的职责定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任务,一系列司法行政领域具有基础性和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在“便民利民”中感受法治的正义与温暖。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2021年6月1日起,东莞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实行行政复议“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决定”。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启动以来,东莞便开启了行政复议工作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努力让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畅通复议受理渠道,东莞市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复议窗口,在各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复议咨询受理点,打通复议受理“最后一公里”。优化审理机制,实行案件审理繁简分流、类案专办、统一标准、实地调查。健全调解协调机制,加大案件调解力度,把调解工作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通过和解、调解方式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复议窗口
一组数据凸显出复议的作用:2022年,全市新收行政复议申请2805件,同比增长28.79%,行政复议吸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显现;2022年,全市行政复议收案数量比行政诉讼一审案件多445件,同比增长129.93%,行政复议首选率进一步提高,更多的行政争议被吸引到行政复议渠道。
在行政复议庭审室组织听证审理
同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有效促进。据统计,2022年新收的复议申请中,经行政复议后起诉率不到三成,超过七成的行政争议在复议环节得到有效化解。复议监督纠错作用有效发挥。2022年,通过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等方式直接纠错以及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间接纠错逾600件,综合纠错率达21.44%。
全力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2020年11月27日,东莞市发布《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的公告》,规定自2020年12月15日开始在全市32个镇街实行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将部分县级执法职权调整由镇街以其自身名义行使。
两年多以来,东莞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
东莞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寮步镇召开
目前,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已形成相对稳定的队伍、制度和运行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市32个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共有796名工作人员,配备法制审核人员达到不少于执法人数5%。全市32个镇街分别制定了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实施方案,出台各类管理制度文件共457份。自改革实施以来,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共作出行政处罚近5千宗,开展行政检查逾15万宗等。
在改革实践中,东莞多措并举提升街镇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包括以一张清单定权责,宜放尽放、积极稳妥,适时开展动态调整。以条块结合作统领,统筹联动、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做支撑,谋划并进、在线监管,用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以考评创建为抓手,示范引领、整体提升,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工作走深走实。
横沥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到游泳池进行抽检
2021年起,东莞市将镇街综合执法工作纳入法治东莞考评,细化工作考评标准,以考核推动工作开展。2022年,选取工作基础较好的寮步、厚街、东城等6个镇街作为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促进整体提升,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实现六个更加,即领导体制更加有力、平台建设更加规范、工作运行更加顺畅、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制度建设更加健全。2023年,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点创建纳入东莞法治建设十件实事,通过加大示范创建培育孵化力度,进一步推动东莞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近年来,东莞市司法局始终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放到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中进行全面系统谋划,全面统筹全市调解资源,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探索完善多元纠纷解决工作新机制,完善社会协同体制,实现多元解纷机制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推进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东莞千万人口与万亿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贡献调解力量。
东莞市调解协会正式揭牌成立
那么,东莞市如何探索完善多元纠纷解决工作新机制的呢?
首创一家调解协会,2020年5月成立东莞市调解协会,整合全市调解资源,构筑“大调解”工作长效机制。搭建一个多元一体解纷平台,打造“莞邑调解”在线解纷平台,与法院诉讼服务平台、驻派出所调解案件管理系统等对接,提供在线便民服务。目前,已上线调解组织1370个,调解员7037名,平台累计线上处理纠纷1.7万宗。建立一支7×24小时专职调解队伍,在全市建立驻派出所调解工作室94个,配备49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7x24小时全天候的纠纷化解工作。培育一批个人品牌调解室,深挖和培养了68家“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个人品牌调解室,涌现出了一批以莫满水、任庆祥等为代表的带头人,他们热心调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成功调处一批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宅基地等纠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莫满水工作室调解纠纷现场
目前,东莞市已形成以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触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宽领域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员8771名、人民调解委员会1177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26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68个,驻所调解工作室94个。
东莞市还不断提升调解组织专业化水平,积极推动在医疗、金融、劳动、知识产权、家事、消费、交通、商事等领域成立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参与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成立市医疗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2019年至2023年4月调处1739宗,推动实现全市重大医疗纠纷案件降幅达90%。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创新开展金融纠纷案件调解一站式服务,2019年至2023年4月成功调解金融纠纷案件2505宗。
东莞市还积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通过市调解协会建立调解员注册和认证制度、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等,推动调解行业规范自治;借助乡音乡情优势开展调解,针对外来人口多等特点,特邀有社会威望的“来莞乡贤”担任社区“特邀调解员”。加强商协会调解组织建设,在35家异地商会及金融消费等20个行业协会和新阶层、女企联等成立调解组织,受理涉及商会会员的各类民间纠纷。
在多个领域持续深化改革
近年来,东莞市司法局不断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充分激发改革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职能体系和工作机制,在立法、普法、公共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努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东莞市司法局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仅有两个地市司法局获此荣誉。
在探索推进行政立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坚持党对行政立法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立法,落实年度规章立法计划报送市委审议、重大问题专题请示报告等制度。科学编制年度规章制定计划,按照“合法、急需、成熟”标准,广泛征集意见,加强论证评估,适当扩大预备项目范围等。拓宽立法公众参与度,探索改革立法的意见分歧解决、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制度,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推动东莞市出台地方性法规12部、政府规章14部。
东莞仲裁委员会揭牌仪式
在建设完备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方面,以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非营利法人模式组建东莞仲裁委员会,不列入事业单位体制,建立起上下衔接、紧密配合、高效运转的创新发展工作体系。增设5个公证办证点或服务窗口,围绕“最多跑一次”“进社区”“减证便民”“容缺受理”和商品房“带押过户”等主题,创新优化公证服务方式。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完善律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提高律师行业管理服务能力。
东莞市第五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活动现场
在创新普法依法治理体制机制方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连续五年对25家单位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超过800万人次参与网络评议投票。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12个村(社区)、54个村(社区)分别获评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44家500人以上企业获评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2个公园获评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xwdt/sfxz/content/post_41964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