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海北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推动普法创新发展

来源: 青海司法行政网 发布时间:2022-12-07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海北州司法行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作风建设年为工作契机,深入推进法治宣传与法治文化建设结合,以“三个三”为工作抓手,不断强化法治海北建设根基,为海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落实三个保障,法治文化根基不断筑牢。一是落实制度保障。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纵深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和“八五”普法规划,做到法治文化建设与全州法治建设、普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推动全州法治文化建设落地落实。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将法治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州级财政预算,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资金保障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社会化、项目化。三是落实人才保障。加强法治讲师团、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普法志愿者等选聘管理工作,充实藏汉双语法治人才队伍,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强化基层法治骨干业务培训工作,增强法治人才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聚力三个建设,法治文化精神全面弘扬。一是聚力“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州共培育“法律明白人”618人。二是聚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利用乡村已有公共文化站、村社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为群众搭建广泛学法平台。推进农村街道、电子显示屏、展板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截至目前,设置村居法治宣传栏200余个。三是聚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把创建过程变成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254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3个、州级64个、县级159个。

  推动三个创新,公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一是推动法治文艺创新。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和契机,持续开展“法德大舞台”“马背宣传队”“法律大篷车”等法治宣讲教育活动,运用“文艺+法治+德治”形式,打造推出特色普法品牌,创作具有海北特色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以农牧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内核。二是推进法治文化创新。将法治文化建设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相融合,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原子城纪念馆、时代楷模纪念馆等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运用高原红色资源,塑造海北精神谱系,永续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三是推动智慧普法创新。建立新媒体普法阵地,通过“互联网+法治文化”的形式,把普法深度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海北普法”“门源普法”“刚察藏汉双语普法平台”等新媒体普法平台,成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主渠道。目前,各类新媒体普法平台推送法治知识内容超过5万多条,浏览量达1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jcgz/202211/t20221122_980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