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司法局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07-23 作者:佚名

  近日,人社部和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决定》,对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其中,贵州省司法行政系统8个集体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2名同志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3名同志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为充分发挥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的正向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决定对先进典型开展宣传推荐活动,现将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事迹予以展播。

  

  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司法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提升作风,开拓创新进取,积极担当奉献,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认真履行“一个统筹、四项职能”,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区为碧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司法行政队伍积极力量。碧江区司法局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中位居前列,近三年连续全区绩效目标考核一等奖,连续两年获改革创新奖表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获“全国先进集体”表彰,荣获2016-2020年贵州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表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获“全国先进集体”表彰,和平司法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具体工作中着力做到了“四个坚持”:

  坚持在“政治过硬,对党忠诚”上走在前列

  局党组及其领导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衷心拥护“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把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体现到具体工作中。高站位高标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扫黑除恶深入开展。全年,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累计6场次,组织中心组集体学习15次,学习研讨10余次,一把手带头讲党课2次,开展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分级约谈2次,加强意识形态学习教育,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坚持在“务实重干,团结奋进”上干在实处

  局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上下联动,紧紧围绕“法治碧江”奋斗目标,按照“走前列、做表率、争第一”的要求,以“一个统筹、四项职能”为抓手,全力实施依法治区、依法行政、特殊人群管理、公共法律服务、强基固本,更加精准、高效、有力的地推进法治碧江建设。2021年,在全市司法行政11项工作综合分类评价中名列全市一类工作前列,取得了9个一类,1个二类,1个三类的成绩,环北司法所罗宁同志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先进个人”,社矫局冉玉琴同志被评为“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

  坚持在“创先争优,担当作为”上开拓进取

  一是“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大练兵,提振队伍精气神,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印发《碧江区司法行政系统“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大练兵实施方案》,从强班子,带队伍、管好行业入手,从理论学习、业务实操、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建立周一政治理论学习研讨制度,在全系统开展业务知识“人人讲”活动6期,专题学习研讨10次,切实做到业务知识内部精通、机关范围熟知、行业系统知晓。

  二是乡村法律服务团护航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在全区选派15名优秀律师组建碧江区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实现了全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活动。服务团自建成以来,开展“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法律服务活动10余次,法律知识咨询服务300人次,法律明白人培训560人,有效拓展了法律服务的范围和提高了法律服务的水平。

  三是公共法律服务“法律门诊”示范点创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全区创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示范点4个。矮屯社区创建的“法律门诊”示范点创建,在2021年3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并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公共法律援助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四是高质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保障受援群众合法权益。印发了《碧江区法律援助案件评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法律援助案件评查领导小组,组建了“法律援助案件评查专家库”,对办结的法律援助案件开展常态化评查工作。2021年,在省司法厅组织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中,碧江区的法律援助案件评查优秀率占全省第一。

  五是创新“五个一”工作模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跨区域搬迁人数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民的公共法律服务,是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因此,碧江区司法局主动作为,创新“五个一”工作机制,即:在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移民”变“居民”;开通一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现“无援”变“无怨”;组建一个送法进安置点普法团队,实现“学法”变“用法”;成立一个矛盾纠纷调委会,实现“安置”变“安心”;选任一个村(居)顾问律师,实现“找法”变“送法”。让搬迁群众实现了由“安居”变“乐居”。2021年,共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法律援助20件、解答法律援助咨询500余人次,开展普法宣传35场次。

  六是认真履行职责,创新“碧江区法制审核专家协审1132工作机制”,为行政决策保驾护航。即:强化1个专家协审保障组织;健全1套专家协审运行及考评体系;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部门法治业务骨干”3支力量;实现“两个确保”工作目标(确保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及备案审查合格率达100%),切实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七是狠抓特殊人群监管教育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利用公安天网、大数据核对以及社区矫正管理平台、“智慧矫正”系统等智能化管理手段,准确掌握社区矫正对象行动轨迹,杜绝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强化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及时成立区乡级社区矫正委员会、派请职级领导担任社区矫正督导员、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市域治理网格员列为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等,整合人员力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在“廉洁从政,恪守规矩”上勇做表率

  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以落实责任为关键、以提高成效为目标,全力推进工作落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规矩意识,自觉执行政治、廉洁、组织、群众、工作、生活六大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207/t20220721_756011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