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人民调解丨打造“一区一谷一圈”配套调解服务,广州市海珠区司法局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1 作者:

  广州市海珠区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空间布局,分别在东部、中部、西部建立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和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针对三大片区发展需求,海珠区司法局打造配套调解服务,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布局数字调解体系

  围绕琶洲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构建“3 委 2 室 1 中心”数字调解体系,即组建全省首家互联网经济纠纷调委会、琶洲国际会展区域调委会及人才公寓和谐租赁调委会,帮助化解经济合同、房屋租赁等纠纷,营造良好经营、从业和居住环境;设立涉外纠纷调解室、建设者之家调解室,针对性解决会展区域涉外企业纠纷和琶洲地区建设工程项目纠纷;探索成立商事争端协调中心,联合广州互联网法院深化“互联网+调解”模式,有效服务“数字+会展+总部”经济发展需求。成立“海珠区服务民营企业粤港澳律师团”,发展高端法律服务人才、特邀外籍调解员,并聘请 24 名专业调解员分别入驻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和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展阿里巴巴、复星、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骨干担任企业调委会委员,打造懂经济服务的调解力量。

  今年以来,共化解互联网购物、服务合同,著作权权属和侵权,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等各类“数字”纠纷 2399 宗。

  

  Δ“互联网+调解”在线调解纠纷

  优化多元调解网络

  以中大国际创新谷调委会为核心,在珠江国际纺织城等较大规模市场推广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联动念禹人民调解室、行业商会、社区调委会、平安促进联合会等区域特色调解力量,协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法学会等群团资源,实现多元主体有序参与。

  在凤阳街成立全区首家街道行政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行政调解效能,对与街道办事处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有关纠纷以及相关行政纠纷依法开展调解。持续发展凤阳司警联调和道路交通调解品牌,推行警民联调,全力打造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处理全周期联动运行体系,快速处置域内治安和交通纠纷隐患,为产业升级改造提供稳定社会面。联合区法院推广应用在线多元纠纷化解平台,通过视频、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创新发展“线上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经调解达成协议在现场即时办理司法确认,当事人无需再跑法院,就可直接领取司法确认文书,最大程度便捷当事人,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快速便捷化解。建立健全纠纷案件分流过滤引导机制,对于重大、疑难纠纷案件,通过街道调解中心及时移送,准确指引至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行政调委会及凤阳街道其他调解组织就地及时化解。

  今年以来,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区域各调解组织共化解纠纷864宗。

  

  Δ念禹人民调解室

  建强专业调解矩阵

  针对文商旅融合圈行业多样、劳动密集特点,搭建“1+3+N”专业调解矩阵,即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设立 1 个裁调中心,派驻专职人民调解员定点开展调解,对劳动仲裁案件提供庭前调解、裁后答疑等服务,实现劳动人事争议情报预警、信息共享和联动化解,细化人民调解与仲裁确认衔接机制,优化援调对接服务,推动形成劳动争议源头治理新格局。

  以廖琼灵、何国瑜、余海涛 3 个律师个人调解室为主阵地,发挥专业法律优势以及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突出优秀律师代表模范作用,破解疑难复杂调解难题,形成示范效应。打造优质社区法律顾问团队,为社区法律顾问提“素”增“效”,精确定位公共服务属性,担当起法律事务服务员、普法宣传员、法律援助承办员、纠纷矛盾调解员、社区矫正辅导员“五员”角色,当好法律政策宣传能手、社区自治参谋助手、居民群众法律帮手,为历史街区保护和老社区更新改造等基层治理难题提供法治保障。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法治宣传609次,提供法律咨询4358人次,出具专业法律意见20条,化解劳资纠纷1552宗。

  

  Δ律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news/workSt/content/post_35577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