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以“法治”为笔 以“共治”为墨 绘就司法行政工作优美画卷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乌海市司法局以“法治”为笔、 以“共治”为墨,在法治政府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赛道上协同发力,绘就一份“既规范有序又温暖人心”的优美画卷。
擘画法治建设见行见效。系统部署强牵引,围绕《2025年乌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化依法治市“综合+专题”调度工作机制,强化对市直部门法治建设及各区委依法治区工作的督导调度,推动年度任务高效落实。建章立制促规范,研究出台《乌海市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和告知工作指引》,填补执法标准空白,为全市行政执法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工作说明书”,以制度化保障规范化,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督察问效促整改,构建“重点督察+日常督导”双轮驱动机制,聚焦“一规划两纲要”、“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及规范涉企执法行动进展,形成发现问题、建立台账、督促整改、回头看的闭环管理,确保法治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深耕社会治理走深走实。构建监地协同新机制,与巴彦淖尔监狱签署《监地共建合作协议书》,联合打造“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将其作为深化监地协作的重要载体。以常态化联络机制为纽带,贯通数据互通、资源统筹、帮教协同等关键环节,动态会商研判安全风险,深化“枫桥经验进高墙”实践,实现监管共治、矫正共促、安置共担,迈向全周期、高效能的执法协同格局。筑牢特殊人群帮扶关爱新防线,聚焦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对象,组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扶”暨“夏日送清凉”活动,切实掌握思想动态与现实需求,推动帮扶工作从被动管控向主动关怀、从应急处置向长效治理转变。拓展多元治理新路径,率先成立全区首家被拘留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前置化解冲突,疏解执法压力。在持续推进“书法矫治”文化心理干预实践的基础上,乌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申报的课题《书法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实证研究:以戒毒场域为样本》成功入选国家级心理健康研究项目,致力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心理调适与行为矫正中的时代价值,开拓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心理干预的新路径。
厉行法治为民常态长效。以诚信建设为牵引,推动《乌海市诚信建设白皮书》的应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征集2026年乌海市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法计划项目建议,系统推进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持续提升行政立法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做实做细府院联动机制,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实施办法》,持续运行“两函一通报”(提示函、督促函、季度通报)制度,将行政权力运行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动行政执法更加规范、透明、可监督。以惠民服务为导向,织密织牢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推行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仲裁等服务标准统一、流程规范、智慧赋能。实体化运行仲裁委“调解中心”,培育壮大“法援之声”惠民品牌,让法律服务更可感、更可及、更有温度。深入实施宗教场所普法实践活动,在自治区率先培育首批15名“宗教界法律明白人”,让法治种子在宗教领域生根发芽。
锻造过硬队伍抓常抓长。焕发队伍奋进新气象,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强化培育、选树、宣传,在全系统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新风正气。锤炼担当实干硬作风,聚焦锤炼“务实作风、争先作风、清廉作风、亮剑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树牢实干实绩工作导向,在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上久久为功。强化履职尽责真本领,纵深推进“法韵乌海·司法行政讲堂”常态化制度化,以深化“五史”宣传教育为主线,创新开展“党史微宣讲”等特色活动,同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聚焦法治督察、执法协调监督、行政复议等重点任务,促进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职尽责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质效。
原文链接:http://sft.nmg.gov.cn/sfyw/jcgzdt/202509/t20250929_27978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