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广西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索“禁毒+”模式 筑牢边疆民族地区禁毒防线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近年来,广西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认真落实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戒毒管理局工作要求,深刻把握禁毒工作对维护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禁毒+”模式,将禁毒戒毒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助力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禁毒+就业”靶向式帮扶

  依托恭城瑶族油茶、柳州螺蛳粉等民族特色产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戒毒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助力民族传统技艺传承发展。2023年以来,参加螺蛳粉烹饪培训的戒毒人员152人,油茶制作培训的35人。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桥梁纽带作用,将禁毒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联合地方政府,立足区域特色,扶持解戒人员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生态茶园种植等工作,为少数民族戒毒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禁毒戒毒工作协同推进。

  “禁毒+民俗”浸润式宣传

  以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为载体,融入禁毒法治宣传元素。在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盘王节”圩场,通过现场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宣传禁毒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在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侗寨,借助村寨广播、“火塘夜话”,将禁毒、反诈宣传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以贴近群众的民族语言讲述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筑牢禁毒思想防线。

  “禁毒+文旅”体验式传播

  在“国际禁毒日”“广西三月三”等重要时间节点,与桂林市图书馆联合开展线上法治宣传活动,吸引网友观看、互动超5万人次。组建警察马拉松护跑团,在“桂林马拉松”赛事中发放禁毒资料,打造流动普法阵地,覆盖受众2万余人。整合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教育及廉政文化基地资源,设立禁毒宣传栏,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在桂林市灵川县大境瑶族乡和兰田瑶族乡的网红露营地设置宣传点,在民族文化村设立“法治驿站”,提供禁毒宣传、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法治意识。2024年以来,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禁毒法治宣传活动10余场,受众3000余人。

  “禁毒+教育”沉浸式宣教

  依托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队伍,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在桂林市回民小学开设“石榴籽禁毒课堂”,编写《青少年防毒三字经》,深化禁毒宣传教育成效。举办禁毒主题绘画评比活动,搭建学生与戒毒人员间的双向教育平台,齐心协力共绘禁毒“同心圆”。2024年以来,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8场,受众3800余人。

  “禁毒+社区”联动式共治

  联合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纽带桥梁作用,提升禁毒宣传实效。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防毒墙”主题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情景剧等形式,激发群众学习禁毒知识的热情。组织党员志愿者张贴海报、举办仿真毒品展,动员党员担任“禁毒宣传网格员”,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构建“预防—管控—帮扶”的闭环治理机制。

  下一步,广西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将继续深化“禁毒+”模式,依托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创新禁毒主题活动,以法治之力守护边疆繁荣,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原文链接:http://sft.gxzf.gov.cn/zwgk/jdgl/gzyw/t259927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