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多元调解,揭阳基层治理跑出“加速度”
来源: 广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一杯热茶,几张木椅,在揭阳市惠来县“广东好人调解工作室”里,陈世顺刚刚成功调解一起拖欠工程款纠纷。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惠来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揭阳市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打造特色调解品牌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好人精神+”“道德模范+”“退休教师+”等调解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法治、德治、自治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好人精神+”:以信筑基 搭治理之桥
基层纠纷千头万绪,化解的关键在于信任。信任从何而来?在惠来县,这个答案落在了“广东好人”陈世顺身上。
今年,惠来县依托“广东好人”陈世顺打造的“广东好人调解工作室”,让群众“很是信得过”。工作室以“广东好人”精神为引领,将模范人物的“软影响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硬实力”。
“广东好人”陈世顺在调解现场。 受访者供图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一封封被专程送上门的感谢信,默默诉说着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包工头陈伟中的案例颇具代表性:他被公司拖欠工程款30万余元,经过“广东好人”陈世顺的多次协调,这笔关乎多个家庭生计的款项终于全部结清。事后,他专程送来感谢信:“因为是党员干部调解,所以让我们更加信任。”
调解不仅是解“事”,更是解“心”。作为退役军人,陈世顺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总结出了“四心二意”调解法——“细心听、耐心劝、热心帮、暖心待,还要有诚意、存善意”。这套工作方法不仅化解了矛盾,更温暖了人心。
陈世顺还有另一个身份——惠来县神泉镇赤山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依托这一身份,他将调解力量的“触角”伸到了村里——
在赤山村,陈世顺依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党员调解联络点”,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调解员,发挥其“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通过实行党建引领、网格摸排、党员调解的工作机制,深入一线收集民意,及时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切实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群众利益无小事,化解矛盾得民心。数据显示,自工作室成立以来,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100%,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道德模范+”:以德服人 凝治理之心
道德力量,润物无声。惠来县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让榜样的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强大助推器。
在惠来县,柯石磷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可敬的退休教师40多年间6次下海救人,挽救了14条宝贵的生命,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七届广东省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一次海边救援行动中,当时他已临近退休,且正受痛风折磨,却仍强忍疼痛下海救起两名被潮水卷走的小伙子。
“如果再碰到有人遇险,我肯定还会下水的!”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如今,柯石磷把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延伸到基层治理中,用道德力量感化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从事工程承包的张代仁就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力量。他曾因工程尾款问题与一家企业闹得不可开交,险些对簿公堂。在柯老师的耐心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分期还款协议,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他说话有理,听着也舒服。”事后,张代仁专程送来锦旗,表达由衷的感谢。
柯石磷与专程送来锦旗致谢的张代仁合影留念。 张加欣 摄
道德模范参与基层治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德感染群众,使许多看似棘手的矛盾纠纷在道德的感化中自然消解。
“退休教师+”:以智解纷 增治理之效
“银龄”巧解千千结,余晖映满万家安。惠来县打造“退休教师+”调解机制,让退休教师的智慧与经验,成为破解矛盾纠纷的独特优势,在基层治理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退休教师具备“地熟、人熟、事熟”的天然优势,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惠来县充分挖掘5500多名退休教师的资源优势,目前已组建起一支300多人的调解队伍,覆盖全县18个镇(场)、327个村(社区)。
在靖海镇,退休教师柯石磷处理一起物业纠纷时展现了独特的调解智慧。面对物业不作为、业主不交费的僵局,他没有简单地进行说教,而是通过走访业主、对接物业,既讲情讲理又讲规则,最终让业主愿意补交费用,物业也承诺限期整改。“群众心里有杆秤,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多事就顺了。”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退休教师调解的秘诀。
在东港镇小学门口,占道经营问题长期困扰着师生和家长。已退休的吴校长前来调解时,没有采取强硬手段,而是诚恳地对商贩们说:“必须保障孩子们上下学的交通安全,咱们把摊位挪一挪,不会耽误做生意的。”就是这样一句贴心话,让十多名商贩在半天内全都同意了整改方案。
“退休教师+”调解机制不仅要“好用”,更要“耐用”。为此,惠来县为退休教师调解员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通过岗前培训、定期轮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调解能力。截至目前,退休教师调解队已成功调解纠纷761宗,成功率100%。
夕阳西下,惠来县的乡村渐渐宁静。“广东好人调解工作室”里,当日最后一位群众满意离去;道德模范柯石磷仍在灯下整理当天的调解记录;几位退休教师调解员刚刚成功化解一起邻里纠纷,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今年以来,惠来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6.2%,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基层治理是一项“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系统工程。从好人精神,到道德模范,再到退休教师,一个个调解品牌,形成了具有惠来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样板。如今,在揭阳的乡村与社区,调解室里的热茶常暖,走村入户的身影常现,越来越多的群众从“治理对象”变成“治理参与者”,共同绘就出一幅和谐善治新图景。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xwdt/sfxz/content/post_47792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