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实招 创新招 复调对接试点工作显成效(一)
来源: 四川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切实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始终,今年3月,司法厅在全省部署开展行政复议与调解对接试点工作(以下简称“复调对接试点工作”),6个市、18个区(市、县)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先行先试,探索总结了一批工作经验。
今天走进成都市、泸州市、绵阳市,了解复调对接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成都市:构建“全链条”复调对接机制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成都市坚持把复调对接作为提升化解行政争议能力的关键一招,着力构建预防在先、分层递进、衔接配套、全面覆盖的复调对接工作体系,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预防调处化解行政争议的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
理思路把定位。确定“涉及民事纠纷”“可以行政和解”两类复议案件纳入复调对接范围,组建47人的特邀调解队伍,确保复调对接依法自愿、应调尽调。
搭平台建制度。建成24个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出台行政复议与调解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工作规则等制度,配套制定3类格式文书,确保复调对接规则明、责任实。
抓源头重实效。推进行政机关自我纠错,先后制发意见书、监督书85件。用好听证会、调解会,引入第三方力量介入,促使“案结事了”,避免“程序空转”。全市调解履行率100%,行政复议成为人民群众化解行政争议的首选渠道。
泸州市:深化“复议+调解”全域融合 打造行政争议源头化解“泸州样板”
泸州市积极构建“行政主导、调解助力、多元联动”的行政争议化解体系,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构建全域协同“新格局”。建成行政争议调解中心9个,推动融入“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深化府院联动、执法司法协调会商,一体构建机制顺畅、全域协同的调解体系。
拓宽全链化解“新路径”。建立重点领域主管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化解重大疑难案件21起;设立47个镇(街)复议服务联系点(站),全市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13件,审结628件。
激活源头治理“新优势”。建立行政复议与法治督察、执法监督协作机制,通报复议纠错情况12次,撤回行政处罚决定42件;建立重大疑难案件专题报告制度,报告疑难案件36次。
绵阳市:“三新”实招赋能复调对接 答好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绵阳卷”
绵阳市司法局紧扣“新体系筑根基、新联动聚合力、新闭环提质效”三新举措,做深做实复调对接工作。复调对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本级化解行政争议80件,较去年同期提高16%。
新体系筑根基,织密争议预防“源头滤网”。整合全市11个行政争议化解中心资源,建立“司法所+专业调解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复调对接机制。制定复调对接工作规则与流程指引。建立复调对接专家库。创新公证参与征地拆迁等项目,通过“预防性介入”实现“源头减纷”。
新联动聚合力,激活多元解纷“聚合引擎”。目前已建立覆盖城乡的153个复议服务点,市、县、乡三级联动化解复议案件39件。创新“行政复议+执法监督”协调联动,引导行政机关自我纠错实质化解复议案件18件。通过案前引导调解、案中协调化解、案后释法促解,10件涉企复议案件“案结事了”,为企业挽回损失2000余万元。
新闭环提质效,校准争议化解“实效标尺”。通过多种方式,主动跟踪回访涉民生、营商环境等领域案件62次。召开府院联席会议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总结化解经验,编发典型案例,为规范行政行为提供指导参考。
原文链接:http://sft.sc.gov.cn/sftzww/jcgzdt/2025/9/22/11c2fa6d0a0a4bdfa626b8a9ce6f46e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