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安徽法治报】厚植司法获得感 提升群众满意度宣城市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 安徽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公共法律服务不仅承载着普通市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希冀,更肩负着弱势群体的社会体验感。如何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把为民服务理念贯穿始终,近年来,宣城市司法局进行了有益探索。

  如今,宣城市已将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融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公法中心1个、县(市、区)级公法中心7个,乡镇(街道)公法工作站98个,村居公法工作室860个,实现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在安徽法网宣城分站开设各类电商式法律服务店铺198家,入驻各类法律服务人员5165人,上架各类法律服务产品1100余个。

  A 应援尽援 法援民生实事顺利实施

  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要求,今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及各县(市、区)均设立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法律援助中心,实现法律援助服务管办分开、政事分离。

  持续优化服务。宣城市法援中心坚持双休日服务不打烊,积极开展微信援、上门援和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指派等便民举措,规范值班律师法律咨询解答,积极探索建立皖浙接边地区法律援助协作机制,该中心连续4年获评市政务服务“红旗窗口”,1篇案例获评宣城市“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强化质量建设。组织召开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培训会,制定案件质量全流程监管机制,赴各地开展专题督导,在机构定期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法援卷宗质量集中评查,系统梳理档案卷宗中的问题,针对性改进提升。

  注重社会宣传。先后组织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关爱妇女和家庭、关爱残疾人、关爱未成年人以及军人军属等系列活动,走进工地、社区、乡村、部队等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援助服务,提高基层群众和特殊群体对法援民生实事政策的知晓度和关注度。今年1-8月份,全市共受理审批各类案件2871件,完成年度任务数的82.15%,超序时进度15个百分点;办结2608件,结案率达90.84%。

  B 规范执业 司法鉴定质量切实加强

  认真组织完成全市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年度执业考核工作;扎实开展鉴定机构年度诚信等级评估,全市5家机构1家获评A级、4家获评B级,无C级及以下机构。积极组织各机构参加年度能力验证活动,全市共报名31项,应报尽报。先后赴鉴定机构开展现场监督检查10次,约谈机构负责人3次。建立新执业司法鉴定人宣誓与谈话提醒制度,源头上强化依法诚信执业意识;加强与保险公司、法院技术部门等的联系对接,征询了解司法鉴定执业违法违规线索。联合举办皖南片司法鉴定业务培训,组织鉴定人积极参加上级各项业务培训班;举办全市法医临床类司法鉴定业务技能竞赛活动,提升鉴定业务能力水平。委托异地专家开展上半年全市司法鉴定案卷评查,并组织召开司法鉴定质量管理座谈会,通报分析评查情况,研究提出针对性改进提升举措。建立司法鉴定信息内部交换共享机制,有效避免市域范围内出现重复鉴定情形;建立健全涉及保险理赔司法鉴定告知记录和干预司法鉴定登记存档制度。今年1-8月,全市仅收到涉及司法鉴定方面的投诉2件,且未收到省司法厅转办的司法鉴定投诉案件。司法鉴定投诉率大幅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C 多措并举 公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强化公证服务。部署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减证便民提速要求,做到材料能减尽减,出证时间能快就快;市敬亭公证处全面落实365天不打烊提供服务,各县级公证处均落实双休节假日预约服务。

  强化业务创新。先后组织公证处与市区各主要银行、保险机构进行多轮次业务对接,推动金融赋强公证业务初见成效;加强与市区各国资公司、不动产交易部门等联系沟通,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贡献公证力量;建立“公证+仲裁”融合发展机制,探索“公证+律所”协同发展,推进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今年8月份全省首届公证行业十大典型案例(创新案例)评选中,宣城市2篇案例获选,其中1篇更被推报到司法部。

  强化工作调度。建立月通报机制,每月通报全市各公证机构办证量、同比增幅等核心指标,交流共享各地各机构好的经验做法,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今年4月份组织召开全市公证工作会议暨“公证规范优质”活动部署会,8月份市司法局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公证工作座谈会,调度推进工作。

  强化办证质量。组织开展“公证质量帮扶”活动,以及上半年全市公证卷宗质量评查活动,未发现明显存在质量问题的案卷,也未收到关于公证服务和质量方面的有效投诉。

  强化公证宣传。组织公证员常态化开展进村居、进企业宣传联络活动;先后制作5期公证宣传视频在市区158辆公交车上循环播放,走进市广播电台制作公证服务宣传专题节目等,积极提升公证社会知晓度。今年1-8月,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5791件,同比增长30.63%,增速位于全省第二。

  D 主动作为 仲裁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仲裁省时省力省心,我已经收到对方给付的工程款啦。感谢你们耐心、细致、周到调解,让困扰我多年的合同纠纷终于和解。”近日,某公司经理来到宣城仲裁委员会,感谢仲裁庭及时介入,从法律角度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宣城仲裁委紧紧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秉持“公正、高效、专业、便民”的工作理念,锐意进取,扎实作为,今年1-8月,共受理各类仲裁案件316件,同比增长195%,增速位列全省首位,远超全省平均增幅;案件标的总额达7.7亿元,同比增长达228%。持续保持“零撤销”“零不予执行”的优异记录,无虚假仲裁、枉法仲裁情形,仲裁裁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得到广泛认可。

  主动融入全市经济发展中心工作是宣城仲裁委的一大特点。该委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需求,今年开展“仲裁进企业”活动10余场次,为超百家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法律服务。建立涉企案件“全流程提速”机制,保险合同理赔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15天,大幅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加强与宣城金融监管分局、金融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协同,6月,宣城市金融纠纷综合调解中心入驻宣城仲裁委,通过优化流程、组建专业调解员库、强化培训等措施,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创新“调解+仲裁确认”模式,设立“握手言和”工作法调解室,针对物业、知识产权、医疗、保险消费等矛盾多发领域,着力构建“前端调解引导、后端仲裁赋强”的一体化解纷体系,实现“调仲无缝衔接”“调解-确认-执行”闭环。人保、人寿、平安、太平洋4家保险公司道路交通事故理赔调解点在宣城仲裁委挂牌。已通过该模式成功处理案件30余件,调解成功率100%,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仲裁方案”。 (张钧)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79853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