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法治网】两次警告与一面锦旗的救赎故事

来源: 安徽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是你们没有放弃我,给了我重新改过的机会!”

  2025年6月29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司法局韩村司法所解矫仪式上,社区矫正对象周涛双手托着一面鲜红的锦旗,郑重交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手中。

  锦旗上的金穗在轻轻颤动,这个曾经在人生迷途上踉跄前行的灵魂,用最隆重的仪式向那些用法律条文编织成安全网、用真情实意点亮心灯的人,献上他真挚的谢意。

  破茧路上点燃创业星火

  惩戒为基,帮扶为翼。

  当周涛初入社区矫正时,生活的重担几乎将他压垮——失业的困境、母亲的病痛、孩子的抚育,压得他喘不过气。

  韩村司法所所长赵亮没有放弃这个迷途的年轻人,在多次促膝长谈中,他发现了这个年轻人骨子里的韧性与机灵。

  “与其给你介绍一份工作,不如给你一个机会。”赵亮的话像黑暗中的火种,点燃了周涛重新开始的勇气。

  在司法所的精心指导下,周涛开起了第一家水果店,从清晨到深夜,他用汗水和勤奋浇灌着新生的希望。

  当水果店飘出第一缕果香,当村里第一位顾客露出满意的笑容,周涛深切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年后,当第二家饭店的招牌亮起时,这个曾经步入歧途的男人终于挺直了腰杆。

  但创业之路从不是坦途,就像幼苗要经历风雨才能扎根,他的重生之路同样时有荆棘。

  2022年9月,当周涛因不假外出受到训诫时,他再次陷入困境——他未经批准外出到宿州采购水果,此举虽违反规定,却也暴露出其工作所需。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没有简单处罚,而是看到了这一矛盾背后的实际情况,根据社区矫正法的相关规定批准了周涛经常性跨市县活动。

  这份理解与包容,是法律的温度,更是重生的阶梯。

  如今,他的店铺已成为全村最热闹的角落,这里不仅水果物美价廉,更传递着重获新生的希望与力量。

  惩戒似晨光照亮前行路

  在三年社区矫正期路上,周涛的成长轨迹并非坦途。当他不假外出的脚步跨出监管边界,当集中教育的座位两次空出,韩村司法所的监管记录本上,赫然记下了两次警告。

  这不是简单的处罚,而是一道道醒目的警戒线——韩村司法所的警告决定书,打破了周涛的侥幸心理。

  最严厉的惩戒发生在水果店经营的关键期。韩村司法所工作人员面临两难的选择:既要维护法律尊严,又要顾及民生实际。

  最终,那纸提前终止经常跨市县活动的决定交到周涛手上。

  从法条原文到违规后果,从家庭责任到人生意义,在司法所谈话室的多个黄昏,赵亮一遍遍重申着:法律条文是红线,是另一种警醒。

  周涛后来摸着后脑勺苦笑:那次警告像盆冰水浇醒了我,原来每一次任性,都在把自己往监狱高墙里推。

  在这个重生的故事里,每一次惩戒都像是暗夜中的一道晨光,照亮了迷途者前行的道路。

  律法为灯开启向阳新生

  三年的晨昏交替,一千多个日夜。

  2025年6月29日,当赵亮宣读《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时,阳光透过司法所的玻璃窗,在周涛身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个曾经迷失的男人,挺直腰杆,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攥着《解除矫正证明书》。

  周涛明白,那些曾经让他痛苦的警告,其实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因为正是这些惩戒,让“规则红线不可碰”深植在他心中。

  赵亮的指尖在锦旗的绸面上轻轻摩挲,仿佛触碰到的不仅是温润的布料,更是周涛这段特殊旅程的缩影。

  这面锦旗,是警告处分时法条背后那份严厉中的不忍,是经常跨市县活动被取消后,司法所办公室里那盏亮到天明的灯;是寒冬里递来的一杯热茶,是润物无声的关怀,让一个迷途的灵魂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

  “矫其行”以正法度,“正其心”以唤良知,“安其身”以固根本。

  在赵亮看来,社区矫正工作从来不是冰冷的制度执行,而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心灵重塑,让那些被命运暂时打湿的翅膀,在社矫工作者掌心的暖意里,重新学会飞翔。

  这不仅是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九字箴言的生动注脚,更是一个个步入歧途的灵魂被法律与文明重塑的新生。

  “社区矫正工作要坚持刚柔并济,让法律红线加载‘惩戒电流’,坚决筑牢安全防线,不给违规留空隙;同时坚持法理与温情并重,全力为矫正对象铺就回归社会的阳光之路。”安徽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

  在安徽,社区矫正从未有过“放羊式”的松散管理,而是一张以科技为笔、多方联动为墨绘就的“智慧监管网”。当地依托智能管理平台,构建社区矫正“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形成“技术精准检测—风险智能预警—应急快速响应”的闭环体系,让任何违规行为都无处遁形,织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监督安全防线,尽显社区矫正“铁腕”监管的硬核力度。

  监管从来不是社区矫正的终点,帮助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才是其核心要义。今年,安徽创新推出“法理情”三位一体教育帮扶模式,通过依法施教、以理塑人、用情帮扶的立体化机制,结合分类管理与个别化矫正,以一系列“暖心”举措,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起重返社会的“绿色通道”。如今的安徽社区矫正,既有守护社会安全的“硬实力”做支撑,更有传递司法温情的“软实力”暖人心,真正实现了刚柔并济、标本兼治。(文中社区矫正对象为化名)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79908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