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重阳镇:“和事佬”激活基层善治新路径
来源: 广东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近期,在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基层调解队伍——“和事佬”协会。这支队伍由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三老”人员,以及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他们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凭借其丰富的人生阅历、熟悉民情的地缘优势、通晓乡规民约的文化素养以及在群众中累积的崇高威望,形成了化解基层矛盾的独特优势,让他们成为乡村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立足乡情
织密“零距离”沟通网
乡村治理的核心在于“接地气”,而“和事佬”协会深谙此道。他们创新工作方式,把“民情收集点”设在村民家门口的大树下、小卖部、祠堂旁等村民经常聚集的场所,真正实现“家门口的调解”。这种“零距离”的工作模式,不仅降低了村民反映问题的门槛,也让协会成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村情动态。通过“组团走访+日常接访”的双线工作模式,成员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走村串户,与村民拉家常、听诉求,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都记在心里。
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党建强根基、综治保平安、宣教提素养”三进村工作,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宣讲政策法规,让民主法治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以和为贵
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堤坝
面对乡村矛盾纠纷,协会始终坚持“情理兼顾、以和为贵”的调解理念。他们改变以往被动等待村民上门求助的做法,主动排查矛盾隐患,及时介入调解,并做好后续跟踪。在调解过程中,协会成员善于运用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乡土智慧。他们深知,在乡村社会,单纯依靠法律条文未必能彻底解决问题,而结合人情世故的调解往往更有效。这种“法理情”相结合的调解方式,让许多村干部都感到棘手的矛盾迎刃而解。2025年至今,和事佬协会在重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配合重阳镇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152人次,实现矛盾调解参与率100%。
在案件受理方面,“和事佬”共接收各类矛盾纠纷案件88宗,涉及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经济纠纷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完成调处结案45宗,调解成功率51.1%,其余案件正在有序推进中。通过他们的努力,大量纠纷被消弭于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基层善治目标。
多元参与
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
“和事佬”协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矛盾调解上,他们还积极投身村级公共事务,成为乡村发展的“智囊团”和“助推器”。在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他们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产业发展方面,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带头推广适合当地的生姜、兰花、西瓜、油菜花等特色种植,帮助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他们组织老年文艺队、龙舟队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通过举办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此外,协会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带头清理河道垃圾、维护村道卫生,并倡导村民养成环保习惯。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支由“三老”人员组成的“和事佬”协会,用他们的乡土智慧和个人魅力,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他们就像一条纽带,把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像一座桥梁,让各种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更像一团火种,点燃了乡村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希望之光。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xbsy/gddt/content/post_1872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