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五级联动”齐发力 普法宣传开新局——2025年甘肃省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暨红色法治文化“河西行”普法宣传活动综述

来源: 甘肃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2025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亦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值此关键节点,甘肃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主线,以“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载体,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拉开2025年甘肃省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暨红色法治文化“河西行”普法宣传活动(以下简称“基层行”)帷幕……

  

  

  高位统筹谋划

  部门联动推进

  

  根据中国法学会、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关于2025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部署安排,4月17日,省法学会联合省司法厅、共青团甘肃省委在甘肃政法大学与全国同步启动“甘肃省2025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省委常委、省法学会会长刘长根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为14个市州及8所高校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授旗,号召普法志愿者激发青春活力、创新宣传载体、打造特色品牌,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赋能的普法新格局。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韩世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宣传主题及相关事宜,协调中国法学会给予支持。省法学会、省司法厅、共青团甘肃省委联合制定《2025年甘肃省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报请中国法学会和省委政法委委务会研究批准后分步组织实施。

  

  

  

  

  方案明确,2025年“基层行”普法宣传活动由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省法学会、省司法厅、共青团甘肃省委共同主办,市(县、区)相关部门承办,有关高校、单位普法志愿者积极参与,形成“五级联动”工作格局,发挥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效应。9月7日,由4家主办单位和甘肃政法大学组成的“基层行”普法志愿者队伍一行20人,乘坐“2025年甘肃省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暨红色法治文化‘河西行’普法宣传活动‘大篷车’”,赴河西走廊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市开展为期10天的普法宣传活动。

  

  突出地域特色

  创新普法模式

  

  河西走廊是沟通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多民族不断交锋融合的核心区域,留下大量可利用的文化遗产,源于这里的敦煌法学、简牍法学、红色法治文化等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引起全国法学法律界广泛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晓耕教授与志愿者一起全程参与普法宣传,在山丹县培黎职业学院、酒钢集团公司做了“弘扬传承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主题讲座。赵教授认为,甘肃省不仅有丰富的红色法治文化资源,还有历史上召开的万国博览会、敦煌莫高窟、悬泉置遗址、交通驿站等等,这是挖掘和研究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资源宝库,要使其在促进当地法治建设、推动法治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全民法治自信和文化自信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宣传推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还要着眼新时代普法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今年“基层行”普法宣传突破“摆摊宣传、发放资料”的传统模式,将法治元素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场景式”普法新形态。甘肃政法大学青年普法志愿者围绕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编排了情景剧《星星有话对你说》,先后在学校、市民广场表演5场;永昌县、凉州区、肃州区组织社区文艺工作者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法治内容融入文艺节目之中,通过地方戏曲、三句半、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

  

  

  转变普法理念

  提升普法效能

  

  本次“基层行”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根据各地地域特点和法治需求,按照“一市一主题”原则,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方案,推动普法形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在校园里,操场化身“流动普法课堂”,宣传展板上典型案例和法律条文一目了然,“识毒防毒”展区各种传统与新型毒品样本触目惊心。“同学们,如果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网上有陌生人索要个人信息能给吗……”法学专家在讲授专业法律常识的同时,结合身边发生的案例与同学们积极互动。舞台上志愿者精彩的普法文艺节目,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永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支部书记赵尚雄说:“志愿者们在这十几分钟的剧情演绎中,表现出了大大的法治智慧,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有法,日常生活中不违法,遇到问题能找法。”

  

  

  

  

  在市民广场,市县政法单位、教育、应急、市场监管部门及街道、社区的志愿者身穿红马甲,穿梭于人群中,发放各类法律条文宣传册,回答市民问题。快板《争做法律明白人》用“方言+通俗唱词”讲解邻里纠纷、消费维权等常识。现场模拟法庭从“法官”敲下法槌,到“原告”陈述诉求、“被告”答辩、“律师”辩护,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法学专家咨询台政法干警与律师“坐班”答疑。“今天不仅看懂了法庭流程,我也知道综治中心、法学咨询专家还能解决老百姓的好多问题了……太实用了!”居民王大爷拿着宣传资料说。

  

  在酒钢集团公司,举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主题讲座,通过对比古代商业与现代公司企业发展中涉及法律问题的典型案例,解析企业法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阐述法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干部职工持续传承和发展酒钢“铁山精神”,将法治理念、法律精神、契约意识等融入公司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使大家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文化氛围,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本次“基层行”普法活动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红色法治文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等5个专题,举办法治讲座5场,联合各地志愿者表演法治主题文艺节目18场次;发放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读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宣传册(画、品)共10000余份,受众人数15000余人。

  

  打造“普法+N”模式

  实现“双向奔赴”教育

  

  

  

  

  青年普法志愿者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为提升志愿者政治素养、宗旨意识和使命担当,将其培养成一支“根正苗红、法理兼容”的队伍,接受红色革命教育至关重要。志愿者在开展普法活动的同时,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肃南马场滩战斗遗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聆听革命誓言;在山丹艾黎纪念馆,通过珍贵的展品和详实史料,感悟艾黎跨越国界的无私奉献大爱精神;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聆听“六老汉”治沙故事……志愿者通过重温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精神,体验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及无数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知和自信。团省委青年发展部干部王钰鑫说:“这里每一处土地都在诉说着峥嵘岁月,我们来这里不只是传递法律知识,更是直击心灵的精神洗礼,要永远将先烈们的革命精神记在心底,让传播法治文化与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实现‘双向奔赴’,持之以恒做好‘基层行’普法宣传工作。”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持续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以“基层行”活动为纽带,强化品牌联动,提升服务精准度,用足迹丈量陇原大地每一寸土地,将法治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心中,以良好成效助推全省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走深走实,为建设高水平的平安甘肃、法治甘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5150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