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执法遇企业生存之困!琼海法院“巡回审判+调解”巧破局
来源: 海南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当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遇上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司法如何找准平衡点?近日,琼海市人民法院用一场“巡回审判+调解”的组合拳,给出了生动答案。
案情回顾:环保执法与企业生存的“对撞”
2024年8月,澄迈县执法局现场检查发现,该县某新能源厂在生产木炭过程中存在环保设施未运行、废气未经登记排放口直排的违法行为,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澄迈县执法局对该厂作出罚款31.5万元的处罚决定,而该厂作为小微企业,若全额缴纳罚款将面临生存危机,遂诉至法院请求撤销处罚决定。
司法破局:“过罚相当”原则下的柔性调解
承办法官阅卷后发现,案件的核心在于行政裁量的合理性——企业违法事实明确,但执法部门量罚未充分考量企业规模与违法情节。
为实现“既打击环境违法,又保障企业生存”的双重目标,法官团队直奔企业现场勘查,核实整改情况;联动执法部门自查,指出“量罚不当”问题;耐心释法说理,让企业认识违法后果,也让执法部门理解企业困境。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罚款金额变更为18.9万元,企业分期缴纳,既维护了生态环境执法权威,又为小微企业留出生存空间。
典型意义:法治温度赋能营商环境
这起案件是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的鲜活样本:企业避免因“过重处罚”陷入经营绝境,感受到司法对市场主体的呵护;执法部门推动“罚当其过”的精准执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违法行为整改落实到位,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当下,这样的“柔性司法”正成为常态——既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又为企业发展护航,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的内核、最暖的底色。
原文链接:http://www.hnzhengfa.gov.cn/news/fayuandongtai/show-653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