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敏:退休民警再上“调解岗”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非常感谢廖警官耐心调解,帮我维护了权益!”日前,家住新余市渝水区城北街道龙泉湾小区的刘先生,紧紧握着廖慧敏的手,激动地说。 今年62岁的廖慧敏从新余市公安局退休后,始终没放下“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他主动请缨加入新余市公安局渝水分局北湖路派出所纠纷调解室,凭借自身法律专长,一头扎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战场”,用专业与耐心为邻里化解矛盾纠纷。 从参与法律仲裁到深耕纠纷调解,从开展法治宣讲到助力小区治理,退休后的廖慧敏在新的人生舞台上持续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
廖慧敏正在调解纠纷(右二)(图/受访者提供) 当事人慕名前来“解心结” 9月19日上午,当新法治报记者走进新余市公安局渝水分局北湖路派出所纠纷调解室,满头银发的廖慧敏戴着老花镜,正专注地为一起纠纷的两名当事人主持调解工作,现场还有一名辅警。两名当事人因房屋露台使用问题产生分歧,专程慕名而来,盼着廖慧敏能帮他们解开“心结”。 耐心听完当事人双方的诉求后,廖慧敏微笑着从法律角度对事情进行了详细分析,仅用2小时便化解了这起纠纷。 “以往,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派出所的调解民(辅)警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当事人会怀疑调解人员是否与对方相熟,是否存在说情的情况。这种不信任感往往让调解工作事倍功半。”北湖路派出所副所长黄燕青介绍说,廖慧敏的到来,为这一难题的解决带来了转机。作为新余市公安局的退休老干部,廖慧敏既不隶属于派出所,又与各方没有利害关系,这种天然的中立地位更容易让当事人产生信任感。 “我们派出所平均每天都有三四起纠纷需要调解,以前由我带领两名辅警开展调解工作。廖老来我们这里后,不但帮我们分担了工作,还传授了很多经验给我们,调解成功率明显提升。”黄燕青介绍说,“群众看到廖老花白的头发和胸前的党员徽章,先信了三分;听他专业又接地气的法律解读,信任度就更高了。” 让双方在法律框架内心服口服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让双方在法律框架内心服口服。”这是廖慧敏调解工作的“金标准”。他始终以法律为准则、以情理为纽带,用“匠心”化解每一起纠纷。 今年上半年,北湖路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邻里打架纠纷。当事双方情绪激动、剑拔弩张,一方甚至扬言达不到自己的诉求决不罢休。派出所和社区干部多次介入调解,均因双方互不相让而搁置。 8月,派出所请廖慧敏出面调解这起纠纷。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廖慧敏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认真梳理纠纷经过,对照法律条文厘清双方责任,制定出不偏不倚的调解方案。 随后,廖慧敏多次上门沟通,既讲法律规定,又谈邻里情谊,最终解开了双方的心结。 “其实大家都是好面子,就是一口气咽不下去。”廖慧敏分析说,“法律给出了公平的框架,我根据法律相关规定为他们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又从感情上给他们分别做工作,让他们真正意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可能是我年纪大一点,经历的事情多一点,他们慢慢都对我产生了信任,听从了我的劝解。” 就这样,一场长达半年的纠纷,在他的调解下迎刃而解,两名当事人笑着握手言和。 调解坚持“法理情”相融 单纯讲法律,往往显得冷冰冰;单纯讲人情,又容易失去原则。在廖慧敏看来,调解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法、理、情相统一,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此前,患者刘先生因手术失败导致肌肉萎缩,多次找相关医院协商无果。陷入绝望时,他找到了廖慧敏。了解情况后,廖慧敏没有简单地代其维权,而是手把手教他如何收集证据、如何走法律程序,全程提供指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刘先生学到了依法维权的方法,重拾了对法律的信心。后来,他特意送来一面印着“法为天平情系百姓”字样的锦旗,握着廖慧敏的手哽咽道:“您不仅帮我讨回了公道,更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 每天早晨,廖慧敏总是早早来到调解室,仔细翻阅当天要处理的案件;晚上,他又经常加班整理当天调解的卷宗材料。即使回家后,他也会抽时间学习最新法律法规。据统计,一年多时间,他参与成功调处各类疑难纠纷20余起,涉及金额超600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 “银发生辉”在基层 从基层法院到市委政法委,再到公安机关,廖慧敏的职业生涯始终与法律和综治工作紧密相连。30多年的政法工作,不仅让他练就了精准的法律研判能力,更培养了他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深切共情。 2024年4月退休当天,不少同事朋友都劝他:“辛苦了大半辈子,该享清福了。”但是,仅仅休息了几天,廖慧敏就主动找到组织说:“我身体还好,法律业务也没丢,能不能给我安排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他选择了基层派出所调解室这个“小舞台”,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如今,在北湖路派出所辖区,廖慧敏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廖老师”。群众有了矛盾,常常会说:“找廖老师评评理去!” “我这个人不打牌不打麻将不钓鱼,最大的爱好就是钻研法律,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廖慧敏说,他在基层法院工作过9年,其间办理了大量案件,一直对法律工作“情有独钟”。在退休前一年,他还特意考取了基层法律工作者证。依托丰富法律实践经验与市法律专家库成员身份,他主动加入新余仲裁委员会,专啃全市重大疑难案件“硬骨头”。 今年8月份,廖慧敏所住的小区物业公司撤离了,小区管理一度陷入混乱。廖慧敏立即挺身而出,牵头成立了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在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改善小区人居环境、维护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成效显著,赢得了街办、社区和业主的一致赞誉。 此外,作为新余市公安局机关老干部法治宣讲志愿队核心成员,廖慧敏只要有空就会走进监狱、学校、社区、农村,用“家常话”解读法律条文,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从政法战线到矛盾前沿,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从青丝到银发,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廖慧敏用30年的法律功底和一颗赤子之心,在平凡的调解岗位上继续书写着退休不褪色。 ◎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吴小浪 首席记者龚辰欣 |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5/0924/20250924667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