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练就“五种能力”高效解纷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图/受访单位提供)

  在革命老区井冈山,一场由井冈山市公安局“井警有调”工作室引领的基层解纷变革正悄然展开。今年以来,该工作室组织辖区梳理矛盾纠纷789条,化解767起,调解成功率达98.7%。这组数据背后,是井冈山市公安局以“一室”撬动“全域”的治理智慧,更是在红色热土上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以“一室”撬动“全域”

  9月22日,晨雾中的茨坪镇,“井警有调”工作室的灯箱格外醒目。该工作室负责人正与心理咨询师、律师围坐讨论一起山林纠纷。这种“民警牵头、群众带头”的调解模式,正是品牌效应的核心所在。

  通过“一室带动一群”,该工作室聘请心理咨询师、律师、法官、老干部等100余名专职调解员,形成基层治理“拳头产品”。在茅坪乡,退休教师王大姐凭借“人熟、事熟、村情熟”的优势,成功调解了3起宅基地纠纷,成为村民口中的“金牌调解员”。

  “一群带动一片”则让调解网络向村组延伸。该工作室独创的8种常见纠纷调处策略,在辖区16个乡镇网格调解室逐渐落地生根。调解员老陈感慨:“过去,调解靠经验。现在,有了‘标准答案’,群众更信服!”

  而“一片带动一方”更是形成良性循环。如今,井冈山市“群众基础好、法律素养高、调解能力强”的人员纷纷加入,“有纠纷找调解员,调解员找‘井警有调’”已成为群众共识。

  五步调解法善治“疑难杂症”

  走进茨坪派出所“井警有条”工作室,墙上的五步调解法流程图引人注目:因类处置、以案说法、明晰事理、定分止争、事后回访。这套方法在一起校园纠纷中“大显身手”——2024年8月,在校学生王某因与同学郭某之间的矛盾,冒充郭某家长在班级群公然侮辱郭某,给郭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后经“井警有调”工作室心理咨询师评定,王某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保护两人健康成长,帮助王某回到正轨,警方联合多方力量共同调处,既对王某作出严厉的批评教育,又给予王某纠错机会。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7月6日8时许,来自宜春的歌舞团和井冈山本地的新疆歌舞团因歌唱场地问题发生口角,现场汇集大量游客围观。茨坪派出所通过治安“三张图”可用资源图调动辖区警力控制现场,在“井警有条”工作室民警与相关部门干部的耐心劝导下,成功化解此次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据介绍,这些纠纷的成功调解,得益于调解员们练就的“五种能力”:取信于人、知法懂法、利益衡量、掌握矛盾双方动态、语言沟通。在调解一起邻里建房纠纷时,调解员先倾听双方诉求,再结合民法典关于相邻权的规定,促成双方达成“东高西低”的建房协议。

  “四笔账”工作法让调解更有说服力。在调解一起债务纠纷时,调解员为当事人算清“法律账”——拒不履行可能面临强制执行;“经济账”——诉讼成本远高于调解;“名誉账”——失信记录影响生意;“感情账”——多年邻居反目成仇。

  三级平台织密解纷网络

  为扩大效能,井冈山市公安局构建“纵向三级+横向四方”调解网络。纵向在16个乡镇设“井警有条”工作室,行政村设流动联调室,重点部位设“驻防、驻校、驻企调解室”;横向联动社区民警、网格员、司法、法院四方力量,形成“受理-派单-调解-咨询-协议-回访”全流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时时有助力团”——由20名优秀调解员组成的专家库和12名法官、检察官、律师组成的“说法团”,随时提供法律支持。井冈山市司法局还通过组织专家授课、模拟调解等方式,不断提升调解员能力。

  从“一室”到“全域”,从“品牌”到“生态”,“井警有调”工作室以法治为纲、以民心为尺,在红色井冈山书写着基层善治的新篇章。未来,这间工作室将继续以品牌为帆,在基层治理中“破浪前行”,为构建“微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的平安井冈山贡献公安智慧。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5/0929/20250929668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