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靖安法院:“网格”发力,老案“清仓”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被执行人张某因资金周转问题,多年前向申请人吴某借款,逾期未还,被诉至靖安县法院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执行法官经线上线下全面调查,未发现张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进一步核查发现,张某在靖安法院涉及多达6件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且其本人长期隐匿外地,行踪不定,行踪不明,致使案件执行陷入僵局。在依法穷尽所有调查和强制措施后,上述系列案件均因“执行不能”而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案件“终本”不等于“终结”。靖安县法院严格遵循党委领导下的“终本清仓”工作要求,将其纳入专项管理台账,并依托“分案包片”机制,定期将案件信息推送至张某属地乡镇。乡镇专职联络员接到推送后,立即压实村委责任,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将其列为重点摸排对象,保持常态化关注。执行法官也始终与各申请人及官庄镇联络员保持密切沟通,不放过任何线索。

  近日,该机制发挥关键作用。官庄镇联络员在日常走访中获悉张某可能已潜回某工厂工作的线索,立即上报法院。执行法官迅速反应,组织精干力量长途奔袭。在联络员实时配合下,执行团队虽未在工厂内直接发现张某,但果断决定在其必经之路蹲守,最终成功拦截驾车返回的张某,并依法扣押其车辆。面对执行干警的突然出现和法律威慑,张某起初试图搪塞,但执行法官情理法相结合,一方面耐心劝导,阐明拒不履行的严重法律后果(包括司法拘留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其与多名申请人协商。最终,张某当场履行8万元,并与其余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其名下6起积案得以全部圆满解决。

  本案是靖安县健全“党委领导、府院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体系的成功实践。其典型意义在于:一是凸显了党委领导下的“分案包片”和网格员联络机制在破解“人难找、物难寻”瓶颈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精准高效的执行效能;二是成功实现了“执行一案、带动多案”的集约化效果,极大提升了执行效率,降低了司法成本;三是生动诠释了“终本不清场、执行不停歇”的司法理念,通过执结多年旧案,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与公信,切实让人民群众在具体的案件执行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为常态化推进“终本清仓”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靖安经验。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5/0926/20250926667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