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公益诉讼“利剑”出鞘: 黄石港区多部门联动整治高速桥下空间顽疾

来源: 湖北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以前路过这儿都得捂着鼻子绕路,现在敞亮又干净,打这儿走心里都舒坦!”近日,在黄石港区鄂村大道与沪渝高速公路黄石长江二桥交界处,周边居民看着焕然一新的桥下空间,脸上洋溢着喜悦,忍不住连连称赞。黄石长江二桥横跨长江,其桥下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整体生态质量,而此处又位于黄石和鄂州交界处,治理涉及跨区域协调,难度颇大。这场让居民直呼“解气”的环境整治行动,背后是黄石港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有力抓手,联合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区城管、花湖街道等多部门共同打出的“协同治理组合拳”,成功为群众清理出一片安全整洁的公共空间。

  桥下“顽疾”:违规圈占,隐患重重

  黄石港区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该高速桥下空间存在的严重问题——这里被违规“圈占”成了“垃圾场”。有人利用铁网、废弃车厢和隔离围栏搭建起临时弃置场,里面堆满了废旧门框、木材等建筑垃圾,周边还随意倾倒着泡沫板、海绵等易燃生活垃圾。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大量猪毛摊晒在地面上,刺鼻的异味随风扩散,蚊蝇四处滋生。这种违规行为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它不仅严重污染了土壤,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违规堆积物还挤占了应急通道,给消防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公共空间沦为“私占盲区”,居民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另一方面,黄石长江二桥桥下空间紧邻长江,垃圾的随意堆放和污染物的扩散,极有可能随着雨水冲刷进入长江,对长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该区域位于黄石和鄂州交界处,治理过程中涉及两地的政策协调、资源调配和责任划分,进一步增加了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整改前)

  公益诉讼“出鞘”:迅速行动,精准发力

  “公共空间绝不能成‘私占盲区’!”黄石港区检察院发现问题后,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锁定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随后,第一时间联动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区城管、花湖街道召开协同整改会。会上,各部门职责明确:路政执法部门负责划定清理范围、制止违规行为;区城管牵头依法进行查处;花湖街道组织人员与车辆开展清理工作。各方形成合力,为后续的整治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改中)

  2025年8月13日,“清障行动”正式拉开帷幕。10余名志愿者与保洁人员分工协作,干劲十足。他们用高压水枪仔细冲洗地面污渍,将废弃猪毛、建筑垃圾等逐一装车清运。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格外注意对可能流入长江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和处理,避免对长江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累计清理杂物10余车,共47立方米,成功拆除了违规弃置场,彻底盘活了500平方米的桥下空间。曾经杂乱无章、臭气熏天的桥下,如今变得干净整洁。

  长效守护:“组合拳”防反弹,公共空间规范有序

  为了防止问题反弹,各部门并没有满足于一次性的清理成果,而是采取了一系列长效措施。路政部门随即安装了防护栏与警示标识,从硬件上防止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区城管与花湖街道还将该区域纳入日常巡查范围,建立了“定期检查 + 群众监督”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从“一次性清理”向“常态化守护”的转变。同时,针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对桥下及周边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生态风险。

  

  (整改后)

  治理新模式:“协同共治”,开启新篇章

  “公共空间的治理,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参与行动的检察官深有感触地说道。此次联动行动不仅成功解决了困扰居民已久的“脏乱差”难题,更探索出了一种“检察监督 + 多部门协同 + 属地管护”的治理新模式。针对黄石长江二桥位于黄石和鄂州交界处的特殊情况,检察机关正在构建跨区域的长江大保护协作机制,加强两地在信息共享、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协作。如今,曾经的“隐患点”已经华丽变身成为“洁净区”,不仅保障了应急通道的畅通无阻,也让居民路过时无需再“掩鼻而行”,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桥下空间的改善对长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贡献了力量。

  黄石港区检察院将持续发挥公益诉讼的职能作用,守护公共利益。让每一处公共空间都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角落”,为构建美丽、和谐、安全的城市环境以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稿件来源:正义黄石港


原文链接:http://www.hbcaw.gov.cn/fzjs/73092.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