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常德“亮码入企”全年“减查”近四成 涉企执法走向精准化法治化

来源: 湖南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执法部门“亮码”才能入企,行政检查同比减少39.17%,罚没收入下降35.44%——常德市通过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项措施,正努力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今年以来,常德市司法局紧扣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部署,以创新出台的《常德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项措施》为主要抓手,强化全市涉企行政执法全流程规范和全周期监管。

  这一创新不仅大幅压缩检查频次,更推动执法模式从“频繁检查”向“精准监管”转变、从“一罚了之”向“容错纠错”转变、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常德正努力让每一项执法行为都经得起监督,让法治成为企业最可信赖的发展环境。

  从“频繁检查”到“亮码入企”

  走到常德市某制造企业门口,行政执法人员第一时间亮出了湘易办APP里的“行政检查码”才得以进入。“过去各部门检查频繁,企业疲于应付,现在执法人员必须‘亮码’才能入企,检查次数明显减少。”企业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

  这一变化得益于“亮码入企”系统。该信息系统汇聚了全省行政检查主体、行政执法人员、检查事项等基础数据信息,入企检查前,执法人员须通过登录湘易办APP点击“亮码入企”申请系统“湖南省行政检查码”赋码,才能获得授权开展检查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须在系统中将检查执法过程、结果等信息实时上传,形成检查有计划、入企有赋码、进企有亮码、结果有反馈、企业有评价、监督有成效的闭环管理。今年1-8月,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开展入企检查5696次,同比减少39.17%,所有检查均严格落实审批流程规范、扫码亮证到位、信息录入完整、结果反馈及时。

  在这之前,常德市已经全面完成全市行政检查主体资格清理公示和年度检查计划备案工作,市县两级公布664家具有行政检查主体资格的行政执法单位,制定并公示行政执法事项6179项、涉企行政检查事项466项。

  差异化监管成为新趋势。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以行业监管标准、企业信用评级为基础,分类制定“无扰检查”“低风险检查”和“随机检查”事项清单,分级建立“白名单”企业名录。

  “现在我们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检查,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对高风险企业加强监管,实现了精准化监管。”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表示。

  跨部门综合监管成为减少扰企的重要举措。出台《常德市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第一批)》,8个行政主管机关牵头15个行政执法单位制定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18项。

  在对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食品安全等领域组织开展监管工作中,市教育局牵头市场监管、发改、消防等单位跨部门开展综合监管,以“一表通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从“一罚了之”到“容错纠错”

  “多亏了告知承诺制,让我们有了整改机会。”常德市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女士告诉记者,执法人员没有简单一罚了之,而是指导如何整改合规,这种执法方式让他们心服口服。

  今年4月,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行政检查中发现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未及时办理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备案登记证明,经执法人员充分调查后,认为该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较短,尚未产生危害后果,遂向该公司出具了《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不罚轻罚告知承诺书》。张女士在向执法人员了解整改具体要求、标准和期限后,自愿签署整改承诺书,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主动消除了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

  常德市某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不罚轻罚告知承诺制度,目的就是坚持宽严相济、包容审慎的执法理念,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当事人主动改正、及时改正的机会,引导其主动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达到行政机关少罚慎罚,市场主体合规经营的良好互动。”

  数据显示,全市各行政机关全面落实和执行上级主管部门裁量权基准2713项,12家行政执法机关补充细化市本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免罚清单357项。今年共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09件,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推行涉企行政处罚告知承诺制是常德市的一大创新。通过出台《常德市推行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不罚轻罚告知承诺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对轻微行政违法行为实行不罚轻罚告知承诺的流程化管理。

  常德市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柔性执法让我们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变化,我们更愿意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罚没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从源头上杜绝了“逐利执法”。市县财政部门严格落实零基预算改革要求,足额保障行政执法单位经费,禁止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利益挂钩。今年7-8月,全市罚没收入5553.81万元,同比下降35.44%。

  “现在执法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从机制上杜绝了为罚款而执法的现象,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执法。”一位基层执法人员这样说。

  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

  在常德市某工业园区,新聘任的行政执法监督员王先生正在现场观摩执法检查。“作为监督员,我可以对行政检查进行全流程监督,确保执法行为规范透明。”王先生表示。

  常德市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全市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51个、聘任监督员96人,打通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渠道更加通畅。

  “作为行政执法监督员,我亲眼见证了执法部门从‘管治’向‘服务’思维的转变。”一位市级行政执法监督员告诉记者,他现在可以亲临行政执法现场进行观摩,对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的行政检查进行全流程“伴随式”监督。

  专项监督持续得到强化。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牵头多部门对市场监管、文化市场、教育等三个行政执法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实地走访企业23家,回访被处罚当事人12人次,开展暗访督查3次,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21条。

  据悉,专项监督组通过案卷评查、实地走访、现场核查等方式,抽取行政执法案卷245本,核查执法问题579项,责令行政执法单位自行纠错5件次。武陵区、桃源县等地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结合,对监督发现的13个突出问题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与此同时,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发挥出了重要警示教育作用。今年已向省司法厅报送行政执法监督案例6个,1个典型案例被推荐到司法部。近期还将发布4个行政执法正面案例、10个行政执法负面案例、4个行政执法监督案例,通过以案释法、以案促改,推动执法水平持续提升。

  “涉企行政执法改革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更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法治动力。”常德市司法局分管行政执法监督的领导介绍,通过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的涉企行政执法改革,有效减少行政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窥一斑而知全豹。涉企执法精准化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正是常德法治政府建设持续稳中有进的有力彰显,这也必将为“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常德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content/646943/62/153189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