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赋能,治愈千平米生态“伤疤”
来源: 中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佚名
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九师检察机关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法治利剑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美丽团场的生态屏障。
近日,额敏垦区人民检察院通过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成功督促相关责任团场依法全面履行生态环境治理职责,让一片曾堆积逾千平方米各类垃圾的受损土地重焕勃勃生机。
事件起因于一次高效的科技赋能实践。额敏垦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在运用无人机开展常态化巡林工作时,通过高空视角清晰发现,一片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被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肆意侵占,如同健康的肌体上烙下触目惊心的“伤疤”,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风貌。
无人机航拍技术迅速固定了现场状况,形成了直观、精准的关键证据链。经严密调查核实后,额敏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及时向涉事团场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明确提出三项核心整改要求:一是立即彻底清除现存全部垃圾;二是对辖区类似环境隐患开展全面排查与专项整治;三是强化生态保护普法宣传,提升职工群众环保意识。
团场党委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部署整改行动。十天内清理各类垃圾3.67吨,完成50余亩土地的平整与复垦工作。同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召开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法治教育,有效引导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美好家园建设。更着眼于长远,计划在此番整治后的土地上科学种植果树花草,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此案中,检察机关借助无人机的运用,有效提升发现线索能力、固定证据效率。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履职,整改前后的变化获职工群众点赞。检察建议既推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凝聚起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的工作合力,为美丽团场建设注入检察力量。
本案的成功办结,凸显了现代科技手段对提升法律监督效能的倍增作用。无人机巡查不仅大幅提升了公益诉讼线索的发现能力,更确保了取证工作的客观与高效。而检察建议的精准推送,则有效激活了行政主体的履职动能,形成了司法监督与依法行政协同发力、共护生态的良好局面。整改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碧空如洗,绿意盎然。检察守护,正以如此具体而微的方式,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见证着法治与生态的和谐共鸣。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8/2025-09/29/content_128039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