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微光】以智促戒 向新而行——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书写教育矫治高质量发展科技答卷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近年来,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教育矫治为工作重心,创新“矫治+科技”模式,通过深化科研合作、引入AI技术,构建科学高效的戒治体系,帮助戒毒人员重塑认知、顺利回归社会,不断提升教育矫治工作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创新“矫治+科技”模式,开辟戒治新路径
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适应当前戒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索“矫治+科技”深度融合新路径,携手高校开展优势教育戒治项目研究,用科技手段赋能教育矫治工作。
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组建研究小组,开展虚拟现实(VR)毒瘾评估与干预,利用VR场景及虚拟交互技术构建高仿真康复训练环境,综合运用厌恶疗法、脱敏疗法和回归疗法,帮助戒毒人员逐步减轻对毒品的依赖和渴求,戒断“心瘾”,配合认知康复训练修复大脑认知损伤。
戒毒人员李某对自己回归社会后能否抵御诱惑充满担忧。经过为期8周、每周2次的VR毒瘾干预训练,她逐步在模拟场景中掌握了应对技巧,心态从焦虑不安转变为从容应对。类似案例不在少数,目前已有多名戒毒人员完成VR毒瘾干预训练,后续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她们的心理抵抗力都有所提升,在模拟场景中的应对成功率显著提高。
深化科研合作,筑牢循证戒治基石
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高度重视与专业机构合作,通过共建科研基地、开展项目研究等方式,不断引入先进理念与技术,推动戒治工作精细化、精准化发展。
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共建科研基地是该所开展科研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双方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原则,围绕循证戒治开展深度合作。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防治未成年人药物滥用教育戒治”课题组曾赴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就防范和治理未成年人滥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未成年人药物滥用趋势特点和治理实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此外,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针对未成年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与戒治规律开展系统研究,提出不同阶段干预策略,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社会适应训练等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以此研究为基础的《未成年人戒毒工作创新实践》获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2025年度科研基地研究项目。
引入AI电子心理健康沙盘,构建精准戒治体系
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合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治理工作。引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AI电子心理健康沙盘,邀请研究所的教授开展《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沙盘技术》培训,为警察职工详细讲解AI电子心理健康沙盘算法及原理。
该沙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动态评估戒毒人员的个体风险与需求。其算法模型能根据实时更新的数据,自动生成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和需求画像,有利于为戒毒人员制定个性化戒治方案,实现“一人一案”精准评估,进一步提升戒治效果和回归社会成功率。
戒毒人员陈某入所后情绪低落,AI电子心理健康沙盘监测到该情况,及时提醒心理咨询师。经过评估,心理咨询师能够更精准掌握陈某的心理状况,为后续戒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陈某的情绪逐渐稳定,积极投入到戒治中。
下一步,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将继续深化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教育矫治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样本,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贡献司法行政戒毒力量。
原文链接:http://sft.gxzf.gov.cn/zwgk/jdgl/gzyw/t233523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