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特殊的申请书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申请从我的生活账户里给家里寄3500元,让母亲能及时治腰病。”近日,广西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李某向警察递交了一份申请书,薄薄的纸张里,是他对母亲沉甸甸的担忧。
李某被送到三所强制隔离戒毒前已被多次强戒。入所第一天,他就打电话回家,让母亲寄零花钱。老人接到电话时,只淡淡地说:“妈妈老了,身体也不好,只能再给你寄这一次了。”
了解情况后,专管警察和大队领导及时找他进行谈话、教育。经过警察的教育,李某的思想开始转变,他将愧疚转化为戒治动力:曾经拿着家里汇来的钱大手大脚买零食饮料的他,再也没问家里要过零花钱;往日懒散的态度不再,开始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和习艺劳动……他将每个月的劳动奖金积攒下来,经过不懈努力下,一年多的时间,他的生活账户上攒下了4000余元。前几天,他打电话回家,得知母亲腰椎病痛复发,急需治疗,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孝心可贵、孝道难得。警察迅速开启绿色通道,一方面帮助李某提交申请材料,走快速审批程序;另一方面派专人去银行办理汇款业务,确保尽快将款项汇入老人账上。
目前,老人经过治疗,病情已有所好转。
李某的改变,离不开戒毒所的教育矫治工作。一直以来,广西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理念,把关怀式教育融入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各个环节。
所内,召开戒毒人员座谈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心理辅导和谈话教育,提供个性化心理与行为干预,今年以来,开展戒毒人员个别谈话4785人次,与戒毒人员家属电话沟通3491人次;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行为养成教育,帮助戒毒人员增强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将非遗文化和教育矫治深度融合,引导戒毒人员在学习马山壮族会鼓和国学操《弟子规》中,感悟生命力量,激发戒毒动力,重拾生活信心。所外,和自治区妇联、民盟、禁毒等部门加强联系,形成共育合力;开展亲情帮教,为戒毒人员及家属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帮助修复家庭关系。
如今,像李某这样的蜕变故事还在持续上演……
原文链接:http://sft.gxzf.gov.cn/zwgk/jdgl/gzyw/t258817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