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 | 以师者仁心点亮重生之路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在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却以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在戒毒所搭建起重塑人生的课堂,书写着特殊的“育人”篇章。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走近这些警察教师,见证他们在不同岗位上的坚守与担当。
教育矫治岗:以“知”破“瘾”,做迷途者的“引航灯”
“毒品不仅摧残身体,更扭曲认知——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戒毒人员把‘跑偏’的思想拉回来。”教育矫治岗的警察,是戒毒人员认知重塑的“工程师”。
他们熟读戒毒法规,深耕教育工作主责主业,不断探索教育矫治新方法、新路径,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把抽象的毒品危害变成沉浸式的课堂体验;他们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戒毒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吸毒为何违法”“戒毒如何可行”;他们组织技能培训,解读就业政策,指导职业规划,引导戒毒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重拾生活信心。
在这里,“上课”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以理性击破“毒能解忧”的谎言。每一次精心备课,每一次耐心答疑,都传递着一个信念:迷途有路,未来可期。
心理咨询岗:以“心”暖“寒”,做心灵创伤的“修复师”
“很多戒毒人员背后,都藏着孤独、焦虑和创伤——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心理咨询岗的警察,是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他们如同佩戴“心灵听筒”,在“一对一”咨询中倾听悔恨与迷茫:有人因吸毒众叛亲离,有人陷入自我否定,有人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以专业心理疏导化解负面情绪,引导戒毒人员正视毒品危害,重建自我认知;他们开展团体辅导,通过“信任背摔”“情绪树洞”等活动,帮助戒毒人员打破孤独壁垒;他们密切关注重点人员的心理动态,及时实施危机干预,以“心”暖“寒”,帮助重点人员走出心理阴霾,向阳而行。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唯有日复一日的倾听与陪伴。他们用专业和温柔抚平心灵的褶皱,为戒毒人员注入重生的勇气。
戒毒康复岗:以“行”助“戒”,做身体康复的“指导员”
“戒毒不仅要‘断心瘾’,也要‘强身体’。只有把被毒品拖垮的身体养回来,才能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戒毒康复岗的警察,是戒毒人员身体康复的“指导员”。
他们是“健身教练”,根据戒毒人员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如晨跑、广播操、力量训练、柔韧练习等,帮助戒毒人员改善身体素质;他们是“健康管家”,普及营养知识,监督作息饮食,纠正不良习惯;他们还是“康复评估员”,定期监测戒毒人员的身体指标,动态调整康复方案,提升康复质效。
此外,他们还注重培养戒毒人员的生活技能,从整理内务到洗衣清洁,从规律作息到卫生习惯,规范戒毒人员行为养成。他们用行动传递一个道理:健康,是回归正常生活的第一步。
禁毒宣传岗:以“声”传“警”,做防毒知识的“传播者”
“戒毒工作不止于‘所内戒治’,更要‘所外预防’——我们多讲一次,就可能少一个人误入歧途。”禁毒宣传岗的警察,是筑牢全民禁毒防线的“宣传员”。
他们走进校园,精心准备了法治飞行棋、法治知识大转盘、禁毒知识大富翁等小游戏,寓教于乐,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禁毒知识的热情;他们深入社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有奖问答等形式,揭示毒品伪装,传授识毒防毒拒毒技巧;他们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出短视频,打造AI禁毒宣传大使,进一步扩大禁毒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他们把自己隐于聚光灯外,深入一线挖掘教育矫治、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禁毒宣传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记录警察教师工作点滴,传递戒毒工作的温度。2025年上半年,广西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撰写新闻稿件35篇,其中《一封特殊的申请书》《醒狮舞动鼓声急,迷途少年获新生》《全力筑牢边境禁毒防线》等6篇稿件在《广西法治日报》刊发;《时代新风采之深化“一体两翼”战略布局,筑牢壮美南疆禁毒防线》宣传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播放量突破50万次。
在这个属于“师者”的节日里
向所有警察教师致敬
感谢他们以专业为笔、以坚守为墨
在戒毒人员重生之路上书写希望
他们的付出
正如穿透阴霾的阳光
照亮更多人走向新生的方向
原文链接:http://sft.gxzf.gov.cn/zwgk/jdgl/gzyw/t259625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