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人民调解案例|拆迁安置引纠纷 倾心调解解难题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近日,山东省司法厅组织开展全省第三届“十佳人民调解案例”评选活动。经逐级推荐、专家评审,最终确定10个案例入选。这些案例集中反映了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广大人民调解员严谨规范、高超专业的调解素养和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现陆续刊发。
拆迁安置引纠纷
倾心调解解难题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推进,济南市历下区的李某自家房屋被拆除,因为未达到期望的安置诉求,与辖区街道办事处产生纠纷。2024年1月,李某来到济南市市中区正荣凯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申请调解。
倾听诉求巧沟通,找准矛盾争议点
李某和街道办事处双方基于对调委会的信任,共同委托介入调解此案。调委会接到调解申请后,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扩大,立即派出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为双方组织调解。
调解员了解到,2016年,李某因与街道办事处就拆迁安置以及补偿事项未能达成一致,拒绝在拆迁补偿协议上签字,导致李某家庭成为滞留户。同年,李某和老伴办理了离婚登记,而在离婚协议中,李某在财产协议一栏里描述“男方自愿放弃一切村集体的权益”,街道办事处认为李某放弃了村民待遇,无权享受拆迁安置。而李某则主张自己的表述原意是指逢年过节村里分的油、面等物品,根本没涉及房产和财物,该歧义直接导致了李某失去了拆迁安置主体资格。最终,街道办事处对老屋进行了拆除,李某随即提起诉讼。
因失去安置资格无法得到拆迁安置,自2018年开始,李某连续向法院提起房屋征收拆迁诉讼,皆被法院驳回,以该案由的诉讼一直持续到2021年。2022年起,李某又起诉街道办事处拆除行政赔偿,诉讼于2023年得到判决,但法院仅支持了搬家费等小部分赔偿,此案原被告均提出上诉。此后,李某通过一系列诉讼试图争取更多赔偿,历经多次诉讼,依然未实现诉求。
摸清实情建机制,找准思路破难题
考虑到双方正是因赔偿数额达不成一致才迟迟未达成和解,调解员通过办事处负责人员了解其拆迁安置方案,以及拆迁平台的赔偿范围。同时与街道办事处及拆迁平台进行了多方磋商,介绍了李某的具体家庭情况,努力为其争取利益最大化。
通过多次电话沟通和面对面的磋商,双方当事人就打包款和取暖费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包括补偿费以及过渡费在内的其它费用相差较大,差额已高达90万元。
随后,调解员对房屋补偿款差额、过渡费差额、搬迁奖励等款项逐一进行对比,对双方持不同意见的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几番调解后,李某表达了退让意愿,办事处也表示愿意积极履行。最后,调解员将双方召集到了一起,面对面进行意见交换,最终确定了拆迁补偿方案。在调解员的见证下,李某向法院撤回了上诉,承诺将息诉罢访,不再就此事进行上访或诉讼。一段长达六年的纠纷就此解决。
法理情理巧融合 耐心调解化纠纷
此案是一起典型的因城中村改造引发的拆迁纠纷案件。通过法律途径和调委会的积极介入,李某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拆迁权益分配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调解技巧,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和意见,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最终促成了案件的圆满解决,双方当事人均对调解员表示满意和感谢。
本案纠纷的成功化解,充分展现出人民调解在处理复杂社会矛盾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不仅解决了李某一家的拆迁纠纷问题,也为类似案件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调解组织:济南市市中区正荣凯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员:李荣凯、李璞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71/202501/43002d0b-cfc1-40c4-9ff5-5b264831602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