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山东法制报 | 围绕中心大局 强化固本增效 山东省司法厅切实以高水平法治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司法厅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笃行实干、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切实以高水平法治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有力护航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统领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省司法厅党委牢记嘱托、忠诚履职,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确保了司法行政工作正确方向。

  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开展跨部门跨系统青年联学活动,全年厅党委组织专题学习24次、党委中心组学习研讨12次,引领全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行动。

  筑牢政治忠诚。建立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台账》,年内办理省部级领导重要批示110余件,请示报告重大事项121次。

  打造党建品牌。打造“旗帜引领、法治为民”党建品牌矩阵,加快建设“四强”党支部、培树“四好”党员,以品牌化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省委省直机关工委5次推广省司法厅党建工作经验,“法援银龄”项目荣获省志愿服务金奖。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深入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九项工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做好纪律作风专项整治、监狱集中整治等工作,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取得积极进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顺利完成。

  坚持守正创新法治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省司法厅与省委依法治省办深度融合、一体运行,扎实履行统抓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责,推动法治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把牢主题主线。举办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深入开展法治山东建设理论与实务课题研究,积极服务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讲法,推动全省8.3万名国家机关、群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述法。

  完善制度机制。服务省委召开十二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高规格部署召开全省法治乡村建设、基层法治建设会议,制定《山东省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全年研究审议法治建设重大事项28件。

  强化督察考核。制定《山东省重大法治事件督察工作办法》,对4个设区市、8家省直部门开展实地督察;深入开展法治山东建设综合评估和动态监测,提高法治评估、法治考核的精准性实效性,全省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认可度越来越高。

  坚持重点突破法治政府建设再上台阶

  省司法厅坚决扛牢主责、做好示范引领,推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

  政府立法更加科学。服务省政府制定实施2024年立法计划,组织召开全省政府立法工作会议,紧扣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点领域推进立法工作,全省出台《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法规规章86件,修订、废止51件,其中省级“立改废”34件。

  监督执法更加有力。出台《山东省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修订《山东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等措施,在10市、5县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热线合作机制试点,全方位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保障司法更加到位。出台《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创新“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将调解和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加快推进行政争议化解。2024年,全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56万件、同比增长66.87%,复议后诉讼率为8.28%;办理行政应诉案件2.3万件、同比下降9.38%。扎实做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全省现有律师数量5.12万人、同比增长9.7%。换届选任人民陪审员1.98万人,抽选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7937次,有力服务保障了司法公正。

  推进普法更加有效。积极开展民法典、宪法等主题宣传活动,全省开展“法律十进”活动7.8万余场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6万余场次,命名300家“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巡演覆盖观众超过1196万人次。2024年,全省83个单位、67名个人荣获全国普法办、司法部“八五”普法表彰,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坚持服务大局法治保障效能显著增强

  省司法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

  服务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规范,扎实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全年审查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作协议、重要政策文件等371件。出台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办法,连续4年推动制定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40余项。

  服务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出台《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山东省快递业促进条例》等法规,创新实施“法律服务+产业链”工程,部署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律师行”“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联合省工信厅举办全省律师行业协同发展大会,积极打造“山东产业强 法律服务优”的品牌。2024年,为全省产业行业提供法律服务20多万件次,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3638件,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亿多元。

  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省查摆整改问题2400余项;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重点领域入企检查频次较2023年压减45%;制定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制度措施,推动全省罚没收入较2023年下降18%。组织开展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规章政策专项清理,梳理涉企规章政策文件8040件,推动废止34件、修订40件。

  服务对外改革开放。承办鲁港澳法治合作交流会、上合组织国家法律服务高级研修班,举办律师行业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跨境电商法律服务研讨会,省内4所律所入选“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法律服务团”,有力保障了涉外法治业务开展。

  坚持保障民生法治为民水平持续提升

  省司法厅始终把践行法治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方面,始终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出台《山东省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指导标准(2024-2025年)》,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2024年,全省法律服务行业为社会群众提供服务700多万件次,全省64个集体、96名个人被司法部表彰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另一方面,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公证行业创新开展“便民提速”活动,在全国首创不动产“带封过户”服务模式,被省政府列为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之一,全省累计办理公证业务74.8万件;仲裁行业积极融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完善“仲裁+调解+诉讼”商事多元解纷机制,主动参与和服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纠纷诉源治理,全省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5.8万件、同比增长47.21%,受案标的总额604亿元、同比增长5.1%。司法鉴定行业规范服务执法司法活动,深入开展案卷质量评查,全面提升鉴定的公信力,全年完成鉴定业务17.82万件。法律援助机构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行动,优先保障低收入家庭、农民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服务需求,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28万件。

  坚持底线思维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

  省司法厅坚决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阀”“防火墙”,全力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加强监管场所管理。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全省“两会”等维稳安保任务,出台《山东省监狱狱政管理工作标准》,制定《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工作指引》,全省监狱戒毒场所保持安全稳定。

  加强重点人员管控。一体推进监狱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工作,在全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出台《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制定《山东省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全省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总体平稳。调整优化安置帮教工作机制,联合公安、民政等部门对有现实危险人员实行“必访、必帮、必控”,全省安置帮教对象总体稳定可控。

  加强社会治理攻坚。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全面推开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深化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欠资欠薪等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年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9万件。深化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加快推进未成年人专门矫治学校建设,目前,济南、淄博、枣庄等7市已完成专门矫治学校建设,其中4市已开始试点招生。

  2025年,省司法厅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努力开创法治山东建设新局面,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法治力量。

  

  

来源:山东法制报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69/202502/4c5c5ac4-9f3f-4aac-84d1-e87cc0edd8d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