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 | 法治护航营商 赋能企业发展 济南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在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的中央厨房内,市场监管、消防、环保三部门联合开展的检查令人眼前一亮。原本分批次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检查工作,仅用两小时便联检收官。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对此高度认可:“以往各部门分头来查,企业忙于应对。如今一次检查就能高质高效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这一显著转变,正是济南市推进涉企行政检查改革的生动缩影。通过建立检查事项清单、联合检查场景清单等创新举措,推动执法监管向执法服务转型,助力企业摆脱“迎检困扰”、专注发展。
利企减负增效
构建“无事不扰”新生态
“利企减负增效”的核心在于一个“利”字,通过制定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编制涉企联合检查场景清单、分级差异化执法等举措,有效降低现场检查频次,让企业在减负增效中轻装上阵。
济南市建立覆盖38个市直执法部门的424项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让“清单之外无检查”成为工作常态。以“精准检查”为核心,建立全领域涉企联合检查场景清单,将424项涉企检查事项合并为119个联合场景,对执法部门备案的检查计划实行强制联合、强制联审,全面降低对企业经营干扰,同时也提升了执法水平和检查质效,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浪潮集团法务工作人员王女士对此深有体会,“过去每月要接待2到3次不同部门的检查,现在合并成每季度1次联合检查,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中。”这种改变使全市涉企检查数量同比下降35.6%,企业迎检时间成本大幅减少。
创新推出“分级差异化监管”机制,为守信企业定制“轻装上阵”的绿色通道,对失信企业实施“精准画像”的靶向治理,以“守信少查、失信严查”的精准施策,推动监管效能与企业活力的双向跃升。市应急管理局的实践便是一个生动例证。在平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因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高、多年无事故且智能化安全提升成效显著,被应急部门定为A级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企业每半年开展1次自我诊断式检查,每年接受1次市县两级联合“帮扶式”检查。安全总监苏先生表示:“检查频次大幅减少,且‘帮扶式’检查聚焦难点提供服务。如去年‘帮扶式’检查时,帮助企业查改隐患10余项,建章立制4条,并提出加强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建设建议。今年企业已采纳相关建议,实现了19辆纯电运输矿卡无人驾驶,既保障了人员安全,又降低了运营成本。”
便企智慧赋能
打造“数字监管”新范式
“便企智慧赋能”的核心在于一个“便”字,通过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应用数字化监管平台、推行“无感检查”等措施,实现“数据代替人工、系统代替跑腿”,让企业在便捷高效的服务中轻装上阵。
不久前,在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烟气废水自动检测系统出现数据异常,立即触发“无感检查”机制。企业当天就在线完成自查自纠,通过提交整改视频与报告快速销号。谈及此次检查,该公司生产部主任宋磊认为:“‘无感检查’监管模式高效便捷,虽然全过程‘零接触’,但监管工作量并未减少,而是实现了从传统‘线下’企业人员全程陪同的‘人陪人’模式,向‘线上’依托智能设备与系统自动监测的‘机联机’数字化监管模式转变。”这是济南以“数据多跑路、企业少打扰”为导向,依托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打造集在线监测、远程巡查、智能预警于一体的“无感检查”,真正实现“无需见面、云端办结”。
近日,某物流公司通过微信小程序扫码反映重复检查问题,市司法局当天即通知执法部门整改,企业直言“像网购一样方便”。
目前,济南市已为全市823个执法部门、1.7万余名执法人员开通平台权限,全部涉企行政检查全流程纳入平台运行,通过线上提报计划、自动匹配检查、严格扫码入企、企业评价反馈、即时整改响应等,实现7×24小时全时域监督,变“平面督”为“立体督”。截至4月底,通过平台及时回应和解决企业诉求415件,企业满意率99.47%。
护企柔性监管
树立“法治温度”新标杆
“护企柔性监管”的核心在于一个“护”字,通过建立“四张清单”制度、创新柔性执法模式、强化法治保障效能等举措,为企业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法治防护网”,让企业在政策的暖心护航下轻装上阵。
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四张清单”制度,形成不予处罚435项、减轻处罚148项、从轻处罚238项的梯度监管体系。2024年适用柔性执法政策的企业达1.6万家,减免罚款超9000万元,其中242项轻微违规“首次不罚”政策广受好评。
柔性执法不仅体现在“容错”,更重在“帮改”。市司法局推行的“一次告知+全程跟踪”模式,让某食品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印象深刻:监管部门发现标签瑕疵后,派执法人员指导改进,既守住安全底线,又避免产品下架损失。某机械制造企业受罚后,也是通过指导方案在3个月内完成信用修复,避免了投标资格受限。这种“边执法、边帮扶”的柔性执法模式,有效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稳企长效护航
培育“法治沃土”新动能
“稳企长效护航”的核心在于一个“稳”字,通过提升执法队伍素养、强化风险防范机制等举措,推动行政检查从“单向监管”向“双向赋能”转变,让企业在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下轻装上阵。
济南市制定印发了《济南市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激励约束措施》,对提高执法人员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全市34个市直部门和15个区县(含功能区)共3950人参加知识更新考试。执法队伍素质的提升,为涉企行政检查的规范化、专业化奠定了基础。
法治保障的强化贯穿于涉企行政检查全链条,不仅体现在规范执法行为上,更延伸至风险防范领域。我市组建的百人律师服务团,为200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某生物医药企业因此避免1.2亿元合同风险,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预防式服务让决策更有底气,形象地形容“法治专员就像‘家庭医生’,定期帮我们排查法律隐患”。不仅如此,2025年济南市正全力推进山东(济南)中央法务区建设,进一步整合仲裁、调解、合规审查等多元化法治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助力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从“整合清单”推动减负增效,到“数字平台”实现智慧监管;从“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到“长效护航”厚植发展沃土,济南以涉企行政检查改革为突破口,多维度发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法治之力持续擦亮济南“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城市名片,书写下法治护航营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来源:济南日报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69/202505/ea3831a8-064f-4320-9e84-a70ff7bb441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