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协同共治点亮成长之路 临夏广河检察构筑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屏障

来源: 甘肃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临夏州广河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法治副校长履职为抓手,通过“组织保障、精准施策、全域覆盖、协同共治”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起立体化法治保护屏障。

  

  组织筑基

  构建法治教育保障体系

  

  广河县检察院党组将法治副校长工作纳入未检工作全局统筹谋划,形成“全员参与、全链协同、全速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三同步”工作机制,将法治副校长履职与未检业务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开学第一课”“假期安全课”等关键节点任务清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同时,严把选任关口,按照“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热心未检”标准,从全院选拔12名检察官担任29所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建立“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机制,确保队伍专业性与稳定性。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院领导带头包联重点学校,部门负责人分片负责乡镇学校,检察官定点对接村级教学点,形成“院领导—部门负责人—检察官”三级责任网络,累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45场次,覆盖师生2.2万余人次。

  

  精准施策

  打造法治教育新模式

  

  广河县检察院立足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创新“需求导向+场景赋能”普法模式,实现法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构建“体验式”普法场景,依托检察开放日、法治情景剧等载体,创设“零距离”法治实践课堂,让青少年在角色扮演中感悟法律威严。

  

  广河县检察院首创“小班制”互动教学,将传统讲座式授课升级为主题班会,围绕校园欺凌、网络犯罪等热点问题,精选身边典型案例引导讨论,运用青少年流行语拉近代际距离,通过有奖竞答等互动形式提升参与度,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打造“热点+法治”融合产品,紧跟社会热点,如“电信诈骗”和“网络暴力”,为未成年人制作自护宣传手册,推出“法治微课堂”系列,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易懂的PPT和视频等课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满意度。

  

  全域覆盖

  延伸法治保护触角

  

  为扩大普法覆盖面,广河县检察院聚焦法治教育薄弱环节,对职业学校、农村地区校园安全风险突出学校靶向施策,推动法治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开展送法进乡村,构建乡镇学校法治“直通车”机制。联合公安、消防、司法行政等部门,深入偏远乡镇开展法治宣讲活动,为乡村学生提供“家门口”的法治宣讲、法律咨询及心理疏导服务,通过模拟防拐骗、防溺水、防校园暴力等场景,手把手教授学生应急避险技能,有效提升乡村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结合办案实践,广河县检察院创新“法治服务+司法保护”双轨并行模式。一方面,针对普通中小学,通过“以案释法”课堂解析校园欺凌、网络犯罪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尊法为先、学法为要、用法为本”的法治观念;另一方面,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需求,深耕预防违法犯罪“责任田”,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广河县外语职业学校,开设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合同法、职业教育法专题讲座,结合“电信诈网络骗”“培训贷”“兼职陷阱”等真实案例,帮助学生识别法律风险,提升依法维权能力。在做好法治教育的同时,积极将未成年人保护从“司法保护”延伸至“成长关怀”,针对联系村新考入大学的贫困生,筹措专项资金发放助学金,构建了“法治教育+经济帮扶”的未成年人保护闭环,真正实现“护未成长,一个不落”。

  

  协同共治

  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广河县检察院优化预防性措施,将落实“一号检察建议”与强制报告制度有效结合,同时强化法治副校长的职责履行,指导学校建立健全预防性侵害和校园欺凌的专项制度。该院主导制定《广河县落实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联席会议制度》,清晰界定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协同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护网络。

  

  同时,主动监督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查处销售有害食品、烟酒以及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针对娱乐场所、网吧、宾馆等重点区域发现的监管漏洞,及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强化监管,从源头上捍卫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针对辍学生参与违法犯罪的情形,向教育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要求教育部门完善辍学生动态监测与劝返机制,填补监管空白,助力学校实现依法治理。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5066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