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法治网 | ​ 甘肃民勤检察:数字赋能激活法律监督新引擎

来源: 甘肃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9月2日,“法治网”刊发《甘肃民勤检察:数字赋能激活法律监督新引擎》,现予以转载。

  

  

  

  甘肃民勤检察:数字赋能激活法律监督新引擎

  

  今年以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数字检察“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要求,创新实施三个“+”工作法,系统构建数字检察模型应用闭环,持续推动法律监督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该院已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中的52个模型,成功立案72件。

  

  坚持“正向检索+反向筛查”,双路径拓展模型应用。一方面,加强技术供给,围绕上级重点工作和社会热点案件,自主检索平台现有模型,由数字办分类推送至各业务部门,形成“检索模型—套用个案—整理要素—类案治理”的应用路径。例如,数字办以最高检“终本执行”专项监督为契机,向业务部门推送“违规终结执行”法律监督模型,协助发现异常线索13条,建议恢复执行案件3件。另一方面,积极回应业务需求,由业务部门根据办案难点和司法实践“出题”,技术部门通过筛查模型“答题”,形成“解析个案—梳理要素—筛查模型—类案治理”的应用路径。今年以来,业务部门共提出用模需求14个,技术部门据此推送模型25个。

  

  推行“一体推进+分类办案”,明确模型应用流程。一方面,强化纵向架构对齐,实现一体推进。成立由检察长牵头、分管领导主抓、部室负责人落实、技术与业务骨干支撑的数字专班,建立日沟通、双周调度、月总结推进机制,实现模型应用的统筹调度、实时跟踪和动态管理,累计解决“一次性”应用模型、数据要素提取不全等15类问题,显著提升模型应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强横向协作畅通,提升应用实效。明确业务部门主体责任、数字办枢纽作用及技术保障职能,根据案件业务类型指定模型应用承办人及技术辅助人员,确保责任到人。针对司法救助等跨条线案件,加强内部线索流转,推动模型应用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今年以来,业务部门间移送案件线索5条,全部通过模型应用成功立案,成案率达100%。

  

  加强“内部交流+外部协作”,推动模型应用落地见效。一方面,建立健全学习机制,通过购置《大数据法律监督办案指引》等专业书籍、向成效显著兄弟检察院学习经验、邀请技术专家授课及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全面提升干警的数字检察意识和实操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县域内信息共享机制,积极与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作,持续加强外部数据的收集、转化与应用,有效打破数据壁垒。目前已调取相关数据2万余条,通过数据碰撞比对,发现家庭暴力、耕地抛荒等5类社会治理与执法司法难题,进一步拓展监督覆盖面。例如,应用“网络销售特殊食品未公示相关信息”大数据监督模型,比对市场监管局提供的特殊食品销售企业名单与外卖平台商户资质信息,发现6起外卖商家信息公示违规案件线索,检察院及时立案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4984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