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临夏:“五反五防”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

来源: 甘肃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临夏州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将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置于重中之重,常态化开展反欺凌、反暴力、反拐卖、反邪教、反毒品,防性侵、防溺水、防走失、防事故、防诈骗(“五反五防”)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从“事后处置”向“前端预防”的转变,全方位织密织牢未成年人防护网。

  

  

  

  

  完善工作机制 筑牢宣传教育根基

  

  临夏州围绕“五反五防”宣传教育工作,精心研究制定常态化方案。州县党委政法委发挥牵头作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同时,督促公安、村(社区)与学校建立信息互通机制,联合州检察院制定系列相关制度,为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深化家庭宣教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针对部分未成年人家庭失管、失教问题,基层党组织积极行动,帮助特殊家庭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监护。临夏州将“五反五防”宣传教育纳入村民知情大会,并在寒暑假定期开展宣教活动。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开设家长课程,累计开展“问题父母”家庭教育指导400余次,受众家庭1200余家,解决了“问题父母”不会管、不愿管的难题。

  

  

  

  强化学校宣教 提升学生防范意识


  全州中小学将“五反五防”作为“开学第一课”“放假第一课”必讲内容,累计开展宣教活动2206场次,受众学生22.4万人次。依托“3、1、5”分钟日常法治教育、主题班会、家访和家长接待日等,全覆盖宣传“五反五防”内容,帮助学生及家长提升认知能力、防范意识。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情景模拟、专门培训等3000余次,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自救和应急处置能力。实施重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促使未成年人从内心深处知错改过。

  

  

  

  网络赋能宣教 有效减少网络危害

  

  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整治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网信等部门针对未成年人高发的游戏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常态化开展“清朗·护苗”专项行动,深化网络空间治理。快速查处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等案件,有效减少了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社会协同宣教 扩大宣传影响范围

  

  州县党委政法委推动为1103所学校配备904名法治副校长,每年组织1次集中备课,更新完善授课内容。法治副校长每季度开展1次宣教活动。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业务骨干、爱心人士开展法治教育、警示教育800余次,受众学生48.56万人次。全州推动建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5个,打造“宁萌护卫队”“护花法律服务队”“小靖龙”等6个特色宣教品牌,创作10余部宣教片,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推送,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精准靶向宣教 提升经营主题意识

  

  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校园周边宾馆酒店、网吧网咖、酒吧、KTV、台球室、奶茶店、密室逃脱等重点场所的监管,以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为依托,针对市场经营主体开展宣传教育26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4万余份,受教育市场经营主体40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经营主体参与度、认知度,让校园周边的经营主体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力量。

  

  

  

  成效引领宣教 彰显宣教活动成果

  

  通过常态化开展“五反五防”宣传教育活动,临夏州在未成年人防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各部门的预防治理意识持续提升,工作责任层层压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趋于完善。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显著增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案事件上升趋势得到扭转,全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21%。

  

  

  

  “五反五防”宣传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是临夏州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完善机制、多方发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格局,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4935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