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江西公安“文化沙龙”走基层活动文学创作及调研专场走进吉安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9月10日至9月11日,江西公安“文化沙龙”走基层活动文学创作交流专场走进吉安。活动以“高质量开展新时代公安文学创作”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创作交流、实地调研等形式,为公安文学创作者搭建了提升文学修养的学习平台,也为基层警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来自全省各地公安文学爱好者2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10日晚,江西公安文学爱好者代表齐聚于吉安井冈山,共赴文学与公安精神交融的盛会。交流会现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公安部文联签约作家梁路峰,以《笔锋淬火 情铸金盾》为题,带来了一场关于公安散文写作的精彩讲解。结合“动作细节见功力”“语言细节传神韵”等具体要点,深入剖析了公安散文创作中人民性、震撼力与感染力并存的精髓,以及如何实现力度与温度的完美交融,让爱好者们对公安散文写作有了更为深刻且系统的认识。

  

  全国公安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上饶市万年县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刘长煌围绕警察程序小说展开分享。他凭借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剖析了警察程序小说的独特魅力与创作技巧,为在场的爱好者开拓了新的创作视野与思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赖咸院聚焦诗歌创作进行交流。他结合自身参加公安部新疆采风活动的经历,强调要抓住瞬间与细节的关系,以瞬间爆发力展现“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与灵感。

  

  9月11日,代表们分赴井冈山市公安局茨坪派出所、井冈山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和万安县公安局开展实地采风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与一线民警促膝长谈,详细了解基层警务工作的点点滴滴,捕捉警务脉动。从日常巡逻到案件侦破,从服务群众到化解矛盾,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他们笔下的生动素材。通过实地走访和亲身体验,分析江西公安文学创作在传承红色基因、展现公安工作成果方面的成效,探讨如何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公安文学品牌,为后续的文学创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茨坪派出所,文学创作者代表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红色警营文化探访之旅。大家依次参观了服务大厅、“井警有调”工作室、党史教育基地、警营文化陈列室及综合指挥室,通过实物展陈、案例讲解,全方位感知基层警务的智慧与温度。座谈会中,代表们认真听取了派出所成果介绍,深入了解“井警有调”解纷工作法、“十红”忠诚教育等特色工作品牌,对“井警有调”解纷工作法中矛盾纠纷分流、建立调解专家库等创新机制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以新时代思维活化红色警营故事”的构想,可借鉴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深入挖掘典型案事例,将感人瞬间转化为可视化作品,让红色基因与现代传播同频共振。这些建议为公安文化创作提供了新思路,现场讨论热烈,灵感迸发。

  

  9月11日晚,围绕“如何高质量开展新时代公安文学创作”这一核心议题,代表们展开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就新质战斗力下公安文学如何兼顾“科技感”与“人情味”、红色基因与现代警务如何有机融合、真实与艺术的边界如何把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针对公安文学如何“出圈不媚俗”、如何构建“创作-评价-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避免同质化创作等现实挑战,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整个座谈会气氛热烈而融洽,创作热情与灵感被充分点燃。

  

  期间,代表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聆听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在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时,通过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和一幅幅生动再现革命场景的照片,大家系统全面地了解这段光辉的革命历史,深刻感悟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永恒价值,为文学创作注入红色精神内核。

  此次“文化沙龙”走基层活动,是省公安厅深化公安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育警工程的生动实践。活动以“文学+警务”为纽带,通过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筑牢了政治忠诚根基,参与民警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文化滋养为动力,将文化软实力与警务硬实力深度融合,让忠诚警魂在文化沃土中熠熠生辉,为忠实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5/0915/20250915665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