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制报】大墙内的守护人争立新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06 作者:
在安徽监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军营跨入了警营,褪下青春的“橄榄绿”,换上无悔的“藏青蓝”。变化的是衣服的色彩,不变的是心中的本色。他们把军人的过硬作风,融入到警察的忠诚血液中。在抗疫一线、在防汛前线、在监管阵线,他们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奉献书写担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本色。
危急关头总是挺身而出
2001年,18岁的林琳参军入伍,成为安徽省军区通信站的一名话务员。2009年,林琳通过政法干警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安徽省女子监狱工作,实现由军人到警察的角色转变。
“我责无旁贷,请让我上!”庚子年初,在疫情最吃劲的时候,刚刚结束了第一批14天封闭执勤的林琳,在得知湖北武汉疫情严重需要驰援的信息后,还未来得及迈出监所的大门便毅然写下了这份援鄂请战书。转战武汉以后,林琳因为工作经验丰富,被分到一线执勤,值班的同时指导新队员开展工作。援鄂53天,林琳为武汉流过汗更拼过命。2021年1月,她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今年春节,林琳又主动申请值节日班,在封闭执勤区与同事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传统佳节。不能与家人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年夜饭,她心底藏着歉疚和遗憾。但她喜欢微笑着说:“舍得一人苦,换来万家甜。”
九成监狱管理分局第三十四监区副政治教导员熊孝强曾远赴西藏,是一名雪域高原的边防军人。从军十余年后,熊孝强转业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从此,他用军人风范续写从警篇章。
去年夏天,洪水来袭,熊孝强主动请缨到抗洪一线,加入防汛救灾党员突击队,巡堤、抢险均冲在前面。一天深夜,熊孝强顶着狂风在湖堤巡查,发现湖水突然上涨不少。他向上级汇报后,立即与其他队员将砂石料装在编织袋中,沿着坝面用沙袋加高子堤。一直奋战到清晨,经过多方协同作战,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扎根基层总是尽心尽力
林琳在二监区主管管教,她的心里装着一本“明白账”,如此就能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细致扎实地做好服刑人员管理教育工作。服刑人员郑某曾因为改造信心的缺失,一度意志消沉,表现出自伤自残倾向,林琳坚持不懈对其进行教育转化,引导郑某逐渐走出阴霾,重建改造信心。
她常说:“做服刑人员管教工作,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性。服刑人员越是在悲观失望、焦躁不安的时候,越是开展教育的关键时机,抓住了就可能避免一次监管安全事故,错过了也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失误。”
熊孝强运用心理疏导等方法,引导众多囚子走向新生。服刑人员李某,屡次不服从民警管理,被严管集训。集训初期,李某依然持对抗心理,不愿意参加训练科目。熊孝强责令其面壁思过,打击其嚣张气焰,待李某情绪冷静下来后,开启教育矫治的第一步。此前,熊孝强仔细查阅了李某档案,并向其原所在监区民警了解情况,得知李某的儿子正在上学,作为父亲,李某对孩子的生活颇为担心。熊孝强找到了突破口,鼓励李某积极改造,认真学习技术,将来尽可能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一番真情劝说,打开了李某的心扉,他为曾经犯下的错误后悔不迭。从那以后,李某走上踏实改造的道路。
为民服务总是不遗余力
从军营到警营,铜陵监狱十一监区民警李大祥始终保持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一名业务能手,在2018年全省监狱系统狱政管理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工作之余,李大祥还投身公益回馈社会。
枞阳县小街村是铜陵监狱定点帮扶点,该村村民查某某五十多岁,无儿无女,生活困难。了解这一情况后,李大祥第一时间资助了这位孤寡老人。2017年,铜陵监狱组织团员青年到小街村山井小学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李大祥与学生蓓蓓(化名)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除了赠送学习用品,李大祥还去蓓蓓家里走访,叮嘱孩子好好学习,不管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会竭尽所能地帮助。
当前,全省监狱系统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些“大墙内的守护人”努力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推动监狱高质量发展的硬实举措,转化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奋进力量,为开创安徽现代化监狱建设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稿件来源:2021年8月2日安徽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