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调解在身边】深耕调解“微治理” 调出乡村“和谐色”

来源: 山西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10-08 作者:佚名

  

     

  

  为更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临汾市翼城县中卫村积极构建党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托中卫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盘活“五老”人才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成立“五老说事”调解工作室。以深耕调解“微治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凝聚乡贤力量,构建和谐“五老”调解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乡贤在本村“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探索乡贤助推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广大乡贤利益表达机制,激发乡贤参与乡村事务积极性,让乡贤成为纠纷调解员、法治宣传员、乡村振兴领跑员。通过自我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等方式,在党员群众中推选出15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公道正派、能为村民着想、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伍军人加入“五老说事”调解工作室,打造知民意、暖民心的说事调解团队。

  

  建立“5555”工作法,确保“五老”调解工作成效

  5项制度强保障。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纠纷登记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矛盾纠纷排查报送制度、矛盾纠纷调后反馈制度,对“五老”调解制度、调解流程、调解纪律等都进行规范,让调解工作有据可依,有法可循。5类群体同参与。根据调解需要,邀请乡领导、派出所、司法所、党员、村民代表、群众共同参与调解过程、共同倾听群众诉求、共同商议调解办法。对群众提出问题第一时间解答,使矛盾调处更具专业性、广泛性,形成了“乡、村、站所、代表、群众”五类群体共同参与调解良好局面。5项措施解矛盾。“五老说事”通过“听、看、解、访、存”五个步骤化解矛盾:“听”即听纠纷双方陈述、听知情人员讲述、听专业人士评述。“看”即看纠纷现场、看双方材料、看历史资料。“解”即解释权利义务、解答问题疑虑、解纾矛盾纠纷。“访”即访协议履行情况、访调解意见情况、访群众满意情况。“存”即存调解卷宗、存调解协议、存调解影像。5个步骤话和谐。一是受理:民情收集、群众反映、受理登记。二是分析:调查取证、分析症结、厘清事由。三是规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分析利弊。四是调解:依法调解、达成一致、签订协议。五是办结:分析总结、案卷归档、回访追踪。

  

  

  坚持文化引领,充分发挥“五老”调解工作精神

  近三年来,“五老说事”坚持“和为贵、情为重、有理让三分”调解理念,注重亲情、友情、邻里情,上下和,左右和,事事和,帮当事人算好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名誉账,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逐渐形成了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敢于作为的“五老”精神。面对耕地矛盾、老人赡养问题、土地纠纷等,“五老成员”不改初心,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被当事人误解时,也依然笑容面对。卫及林只身冒着生命危险把持刀杀人恶性事件消灭在萌芽中;杨月琴主动解决重大交通事故;马清禄劝住准备上访的7户村民,积极协调小麦因被误打农药导致的损害赔偿纠纷。

  

  

  

  “五老说事”已经成为中卫村实行“百姓说事、五老解题”基层治理机制有效载体和平台。“五老说事”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调处群众矛盾纠纷90余起,在调解完成后,还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等方式对调解当事人回访,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完善工作细节,不断增加调解工作“含金量”。诸如村民李某与原某下水道维修矛盾、景某与朱某耕地纠纷、周某与其母亲赡养矛盾、袁某与李某土地纠纷等,全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村民对“五老说事”调解工作认可度逐年提升,既让“五老”人员感到老有作为、老有所值、老有所乐,也让“五老说事”调解工作室成为了“群众愿来、来就能办、办事公平”的“知心地、暖心地、放心地”,成为乡村治理一张闪亮名片。

  

  

  (来源:山西调解)


原文链接:http://sft.shanxi.gov.cn/zwyw_20182/ywdt/202409/t20240925_96607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